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简单的文章,年1月发表在BioMedresearchinternational上的一篇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吗替麦考酚酯在名日本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安全性真实世界经验,它的影响因子是3.41分。
一、前言
霉酚酸酯(MMF)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年被批准用于预防移植排斥反应[1]。霉酚酸酯(MMF)是霉酚酸(MPA)的活性代谢物。由于MPA抑制只有淋巴细胞依赖的从头合成嘌呤,所以MPA具有特异的促增殖作用[2]。MMF被用作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特别是狼疮性肾炎[3,4]。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在年发布了狼疮性肾炎指南,他们在指南中建议MMF和环磷酰胺应被视为与国际肾脏病学会III/IV级狼疮性肾炎患者等效[5-7]。霉酚酸酯(MMF)是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重要药物。MMF经常会引起不良反应。典型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上消化道症状和腹泻[5]。ACR指南建议,“与非亚洲人相比,亚洲人可能需要较低剂量的MMF才能达到同样的疗效”[7-9]。此前的日本研究报告称,狼疮性肾炎的MMF剂量几乎为1,-2,毫克/天/人[10-14]。在这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中,我们评估了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继续用药、不良事件和停用MMF的原因。
二、方法
1.患者这项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收集了年7月31日至年5月31医院接受MMF治疗的名患者,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MMF于年7月31日在日本获批用于SLE。最终分析了名患者中的名,排除了54名患者,因为8名患者在年7月31日之前开始使用MMF,20医院接受MMF治疗,26名患者因其他风湿病接受MMF治疗。根据年ACRSLE分类标准,所有名患者均被诊断为SLE。在这项回顾性观察研究中没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MMF治疗由每位患者的医生决定。
2.临床数据,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结果、不良事件和MMF停用的原因,均来自医疗记录。实验室数据来自MMF开始使用时。治疗包括患者在MMF开始时接受的所有治疗和开始MMF之前的治疗史。主要结果是MMF的持续率。次要结果是与MMF相关的不良事件、停用MMF的原因、最后一次观察期间的MMF剂量以及最后一次观察期间狼疮低疾病活动状态(LLDAS)的实现率。
3.用冷冻血清回顾性测量血清MPA水平。所有测量均使用酶倍增免疫分析技术对MMF剂量稳定超过一周时收集的血清样本(储存的临床实验室检测后的剩余血清)进行回顾性检测(伦理委员会批准)。为了在给药后恰好12小时收集血清以评估谷值水平,仅选择了确认采血时间的住院患者的血清样本。
4.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曼-惠特尼-U用于非正态分布变量的分析。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分类变量。计算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绘制卡普兰-迈耶曲线以显示MMF的停药率。数据表示为中位数(四分位距(IQR))。使用SPSS23.0版软件进行分析,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中位观察期为16(5-33)个月。患者包括18名男性和名女性。中位年龄为38(31–46)岁,SLE的中位持续时间为(39–)个月。96名患者接受MMF作为诱导治疗,23名患者接受MMF作为维持治疗。使用MMF的原因如下:狼疮性肾炎(70名患者)、血清学异常(24名患者)、另一种免疫抑制剂的改变(10名患者)、皮疹(8名患者)、神经精神表现(3名患者)、血细胞减少症(2名患者)、和关节炎(2名患者)。35名患者停用MMF。累计停药率为42.4%。35名患者中有29名因不良事件停用MMF,6名患者因SLE缓解或希望生育而停用。对于所有不良事件,感染和SLE恶化与一般不良事件不同。恶心或腹泻、血细胞减少、肾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脱发和皮疹与MMF的不良反应不同。表1显示了所有患者的背景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和结果以及不良事件状态。发生不良事件的组具有较低的血红蛋白,以及较高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尿素氮(BUN)水平。在最后一次观察时,不良事件组的LLDAS实现率显着低于无不良事件组(64%vs.35%;P=0.)。补充表1显示了接受MMF作为诱导治疗与维持治疗的患者之间的比较。诱导治疗组在MMF治疗开始时具有较低的补体浓度和较高的抗脱氧核糖核酸(DNA)抗体滴度和糖皮质激素(GC)剂量。补充表2和3显示了一般不良事件与MMF相关不良反应患者之间的比较。在有一般不良事件的患者中,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较高。其他变量没有显着差异。
表1AE组和无AE组患者的特征。
在达到LLDAS时,无AE和AE组患者的平均每日GC剂量分别为7.0(6.0-7.0)mg和7.0(7.0-7.13)mg(P=0.27)。两组中使用MMF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3%和0%(不使用)。两组患者使用他克莫司的比例分别为46%和20%(P=0.17)。无AE组有1名患者接受硫唑嘌呤治疗,AE组有1名患者接受贝利木单抗治疗。
图1(b)显示了总体MMF停药率的Kaplan-Meier曲线。图1(c)显示了由于不良事件导致MMF停药率的Kaplan-Meier曲线。55%的不良事件发生在MMF治疗开始后的前2个月,79%发生在前6个月。图1(d)显示了最后一次观察时的MMF剂量。最后一次观察时的中位MMF剂量为1,(1,–1,)mg。
图1:有关MMF使用的详细信息。(A)MMF停用的原因分布。(B)MMF停用的Kaplan-Meier曲线。(C)MMF因不良事件而停用的Kaplan-Meier曲线。(D)最后一次观察的MMF剂量。
发生了7例严重感染,包括2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脑膜炎,播散性VZV、尿脓毒症、下颌骨骨髓炎、坏死性筋膜炎和多发性皮下脓肿各1例。感染时每位患者的GC剂量分别为每天60毫克、55毫克、55毫克、35毫克、30毫克、28毫克和14毫克。一名播散性VZV患者在观察期间死亡。有四种轻度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分枝杆菌皮炎。补充表4显示了每位患者的免疫抑制疗法和结果的详细信息。
我们检查了患者剩余的冷冻血清样本中的血清MPA谷浓度(表2)。所有11名患者均接受MMF作为诱导治疗。由于采血和口服MMF的时间不确定,除了这11个样本外无法测量其他样本中的谷浓度。两名因病毒性脑膜炎而出现不可逆脑损伤的患者的MPA浓度分别为8.3和6.3?μg/mL。
表2测量MPA谷浓度的患者特征。
四、讨论
分析了名接受MMF治疗的SLE患者。总体停药率为42.4%,不良事件相关停药率为34.0%,共发生29起不良事件。尽管停药的最主要原因是11次感染,但我们认为这也受到20(10–40)mg/dL的高中位数糖皮质激素的影响。这些发现与日本SLE患者MMF的真实世界安全性数据相符。
有效性:LLDAS实现率为57%。在最后一次观察时,一些患者的GCs仍在逐渐减少,因此如果观察期延长,LLDAS的实现率可能会更高。然而,由于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统一的随访时间,对这些结果的解释是有限的。无AE组的LLDAS实现率显著更高,这可能表明MMF对日本SLE患者的有效性。
安全性: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包括七次严重感染。为了安全使用MMF,我们认为有必要分析可能预测不良事件的因素。分析表明,较低的血红蛋白、较高的BUN和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与不良事件相关。然而,在之前的一份报告中,贫血与血清MPA水平无关[18]]。这些结果可能无法反映肾功能障碍,因为只有BUN与不良事件相关,而肌酐和eGFR无关。况且这些结果可能包括混杂因素,因为血红蛋白、BUN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相互关联,并且与其他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