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潜伏期(ineubationperio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每一个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个范围(最短.最长),并呈常态分布,是检疫工作观察、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潜伏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定位、繁殖和转移、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其长短不一.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与人体免疫力的强弱而定.短的仅数小时(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大多数在数天内(如白喉、猩红热、细菌性痢疾等),有的可延至数月(如狂犬病),甚或数年以上(如麻风、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通常与病原体的感染量成反比。如果主要由毒素引起病理生理改变,则与毒索产生和播散所需时间有关。
如细菌性食物中毒,毒素在食物中已预先存在,则潜伏期可短至数十分钟。狂犬病的潜伏期取决于狂犬病毒进入人体的部位(伤口).离中枢神经系统越近则潜伏期越短。在蠕虫病,由于幼虫的移行,在潜伏期即可出现症状,因此潜伏期的计算应自病原体入侵人体至虫卵或幼虫出现为止这一阶段,通常较细菌性疾病的潜伏期要长得多(大多数在数月以上),如血吸虫病、丝虫病肺吸虫病等。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流行时往往呈暴发。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末已具传染性。
.前驱期(prodromalperiod)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在前驱期中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如头痛、发热、疲乏、食欲下降和肌肉酸痛等,与病原体繁殖产生的毒性物质有关,为许多传染病所共有.一般持续1~3天。前驱期已具有传染性。起病急骤者.可无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periodofapparentmanifestation)急性传染病患者度过前驱期后.某些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患者往往转入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通常获得充分的表现,如具有特征性的皮疹、黄疸、肝脾大和脑膜刺激征等。然而,在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大部分患者可随即进入恢复期,临床上称为顿挫型(abotivetype),仅少部分患者进入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在此期间,体内可能还有残余病理改变(如伤寒)或生化改变(如病毒性肝炎),病原体尚未能被完全清除(如霍乱、痢疾),但食欲和体力均逐渐恢复,血清中的抗体效价亦逐渐上升至最高水平。
有些传染病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再燃(rerudescence)或复发(relapse)。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复发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再燃和复发可见于伤寒、疟疾和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
有些传染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留下后遗症(sequela).后遗症多见于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另一些传染病则由于变态反应,出现免疫性疾病,如猩红热后的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1.发热(pyrexia,fever)大多数传染病都可引起发热,如流行性感冒、恙虫病.结核病和疟疾等。
(1)发热程度:临床上可在口腔舌下、腋下或直肠探测体温。其中,口腔和直肠需探测3分钟,腋下需探测10分钟。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热的程度可分为:①低热:体温为37.5-38°C;②中度发热:体温为38-39°C;③高热:体温为39~41°C;④超高热:体温41°C以上。
()传染病的发热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ffervescence):是指患者在病程中体温上升的时期。若体温逐渐升高.患者可出现畏寒,可见于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若体温急剧上升并超过39°C.则常伴寒战.可见于疟疾、登革热等。
)极期(astigjum);:是指体温上升至-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至数周。
3)体温下降期(defervescence):是指升高的体温缓慢或快速下降的时期。有些传染病.如伤寒结核病等多需经数天后才能降至正常水平;有些传染病.如疟疾、败血症等则可于数十分钟内降至正常水平,同时常伴有大量出汗。
(3)热型及其意义:热型是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较常见的有以下五种热型:
1)稽留热(sustainedfever):体温升高超过39C且4小时内相差不超过1C,可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
)弛张热(emitntfever):4小时内体温高低相差超过1C,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可见于败血症、伤寒(缓解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3)间歇热(ntermitentfever):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可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4)回归热(relapsingfever):是指高热持续数天后自行消退,但数天后又再出现高热,可见于回归热、布鲁菌病等。若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undulantfever)。
5)不规则热(rregularfever):是指发热患者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可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等。
.发疹(eruption)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传染病(erup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