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要“管”“护肾”之道在养。广东省中医刘旭生教授表示,管理得当可有效延缓透析时间。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群庞大,据统计,广东地区的患病率接近10%.不论是何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病,随着病程的发展,都难以避免走向最终结果——尿毒症,不同的是,这个过程的个体差异性较大,有些患者病程才几年就已经需要透析,而有些患者二三十年后仍能维持较好的状态。 作为“慢性肾脏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医院肾病科采用中医理念和特色治疗,将慢性肾脏病患者“管”了起来。据临床实践观察,接受“慢病管理”的肾病患者,肾损害进程明显减缓,有效延缓了透析的时间。 俗话说,慢病“三分治,七分养”。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应遵循什么原则?患者如何参与到自身的疾病管理?南方农村报专访了医院肾病学科带头人、“慢性肾脏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负责人刘旭生教授,请他讲解中医“护肾”之道。
如何定义慢性肾病?肾功能下降超过3个月 南农: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多由什么疾病引起?患者应该 刘旭生:引发肾病的原因有很多,我国最常见的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等。不论何种原因,只要存在肾损害或肾功能下降,持续时间达到3个月或以上的,都应归为慢性肾脏病。 肾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倦怠乏力、嗜睡、食欲不振、颜面或下肢浮肿等症状;当这些症状加重,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贫血等,应警惕肾病进展的可能。患者应该定时复查血和尿,跟踪病情变化,也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最好2-4周复查尿常规,4-8周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半年复查泌尿系B超。 南农:慢性肾脏病是怎样一个发展过程?什么时候需要透析? 刘旭生: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肾功能是一直在下降的。正常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大约为毫升/分钟,通俗点理解,如果以此对应百分制,慢性肾脏病患者都是低于分的,其中90分以上的是1期,60-89分为2期,30-59分为3期,15-29分为4期,小于15分则为5期。肾小球滤过率一旦低于5-10毫升/分钟,一般就要进行透析了,当然还要结合患者临床上的其他情况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等进展较快,需要特别注意。
中医治疗有何优势?延缓病情进展节约费用 南农: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势在哪里? 刘旭生:慢性肾脏病从来不是单一治疗手段能够控制好的,而应该是多途径综合治疗,尤其以生活方式管理的贡献最大。据临床观察,影响慢性肾脏病预后的各因素中,生活行为及习惯占60%,环境占17%,遗传为15%,而医疗服务条件仅占8%. 慢性肾脏病发展为尿毒症前,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缺乏特效的办法,而这恰恰是中医的优势,利用中药、物理治疗或穴位按压、灌肠等中医特色疗法,同时对患者进行长期的慢病管理,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尽量延缓透析的时间。一方面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一方面并发症减少,也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有调查显示,一个病人做透析平均每个月要-元,如果做好慢病管理,患者负担将大大减轻。 我们还提倡中医早期介入,最好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即开始管理,帮助患者纠正体质偏颇,学会对抗疾病的方法,着重从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像茶饮、拍打、按压穴位等简单的保健方法,控制好病情,这也是中医常说的“既病防变”。 南农:中医慢病管理包括哪些内容?不同时期的肾病,中医参与治疗的程度是否有所不同? 刘旭生:慢病管理简单来说是通过对患者实行长期的跟踪随访,反复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通过分层管理、综合干预、效果评估等,帮助他们成为懂得自我管理疾病的“内行患者”,而医生护士作为“教练员”的身份长期陪伴,与患者一起防治疾病。 慢病管理将中医的特色疗法融入综合干预中,如中药食疗、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特色运动、四季养生的衣食住行要点、穴位的自我按摩等等。此外,还会配合一些中医的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敷贴、中药结肠透析、中药皮肤透析等,均能够改善病情。 应该说,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中医可以是全程参与的,只是针对个人的情况,侧重点有所不同。即使发展到透析治疗后,中医治疗已不是专长,但还是可以帮助降低感染机率、改善营养状态、减少透析并发症等。 南农:就目前临床的情况,接受了慢病管理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受益如何? 刘旭生:我们从年开始进行慢性肾脏病的慢病管理,已经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数据,对于已进入慢性肾脏病4、5期而尚未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在接受肾病专科中医诊疗方案后,从保守治疗到进入首次透析期的时间均数为21.1个月,优于西医保守治疗的15.5个月。这可能主要得益于中医的介入和慢病管理。 据不完全调查,治疗慢性肾脏病,医院基本都会用尿毒清、金水宝等中成药进行辅助干预。究竟辅以中药的疗效是否更好?我院联合25家医院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去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的效果比较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的立项,预计3-5年后将得到客观的数据及较为系统的治疗方案,待推广后,也将惠及基层的病患。
患者如何自我管理?用药+饮食运动调节 南农:慢病管理强调患者的参与,具体应该怎么做? 刘旭生: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应“调、管、治”三管齐下,延缓或控制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全面改善疾病预后。首先,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其次,要有适当的运动锻炼,但要避免过劳;再者,严格控制饮食,维持优质低蛋白饮食,限盐、限水,少食豆类、糙米、花生、黑芝麻、瓜子、蛋黄、鲍鱼、紫菜、酵母粉、内脏等含磷高的食物,少食浓肉汤、鸡精、咖啡、茶、运动饮料、干果、坚果、蕃茄酱等含钾高的食物。 肾病一般是要终身服药的,然而,单纯药物治疗是不能完全解决肾脏病的问题的,如果不配合饮食调节和运动调理,无法达到最佳的疗效。而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及中医特色疗法的干预,患者也可以尽可能减少用药。 南农:在对肾脏病患者的长期管理中,是否已经总结出一些影响疾病进展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哪些? 刘旭生: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有感染、尿路梗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过度劳累等。因此,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为尿毒症之前的时期,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的干预。主要有几个方面:1.调节血脂:主要通过饮食控制来降低血脂,日常生活中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少吃海鲜、动物内脏、肥猪肉等,必要时服用降脂药;2.控制血压:提倡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调畅情志,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服用降压药;3.预防感染:注意个人保护及卫生习惯,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4.戒烟限酒;5.慎用肾毒性药物:如西药中的部分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药、麻醉药、碘化物造影剂等,以及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如巴豆、马钱子、乌头、斑蝥、雄黄等。 (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吴一帆对本文亦有贡献。) 专家简介 医院肾病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慢性肾脏病)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大组长之一,牵头重点病种慢性肾衰及尿血病协作研究。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年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7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9项,转让1项;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1个;主持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10余项。
文章来源:南方农村报记者:江玲通讯员:宋莉萍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