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各种不良原因导致我国的肾脏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且肾脏疾病绝大部分是慢性病,许多慢性肾病如不尽早控制将发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CKD),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国的肾脏疾病发病率达到了10.8%,有成年人肾脏病患者1.2亿,肾脏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存在高发病率,低知晓率,许多病人一旦发现就已到了晚期,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故慢性肾病(CKD)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故应对慢性肾病采取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蛋白尿: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小(每日排出量小于mg),蛋白质定量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各种原因导致的蛋白尿(蛋白尿(Proteinuria))是多种慢性肾脏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典型临床症状,非独立病种,可是尿中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质,标志着肾脏功能已受到损害,故应尽早进行干预)正常尿液中蛋白质很少。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在病理情况下,如患有肾病时,滤过膜的滤过作用会发生改变,则易出现蛋白尿,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有实质性损害。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尿蛋白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小便中出现大量泡沫,此时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减少尿蛋白,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蛋白尿的症状有哪些?小便产生持久不灭的泡沫是不是就是蛋白尿的症状?出现蛋白尿症状后是不是就意味着是肾病?患者在咨询中经常问到这样的问题。下面就简单针对蛋白尿症状简单谈一下:
蛋白尿的症状怎么判断?提到蛋白尿很多人会与泡沫尿混淆,其实泡沫尿不等于蛋白尿,对大部分人来说,小便时有泡沫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使尿液张力较强而出现一些泡沫,所以,出现泡沫尿不一定表示身体出了问题。反过来说,蛋白尿时一般都会排泡沫尿。并且这种泡沫尿的特征往往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小便中含有有机物质(葡萄糖)和无机物质(矿物盐)时排出的泡沫较大,并且很快就消失。自己鉴别的最好方法是,取一支试管装20毫升尿液,用手来回振荡,如尿液表面出现细小而久不消散的泡沫,为可疑蛋白尿,医院进一步检查。如果是大泡沫很快消失,要警惕是否是糖尿。当然了,如果出现泡沫尿又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者浮肿、高血压,或者多饮、多尿、多食、口干口渴等症状时,医院检查,以确定是否为真性蛋白尿,以免延误病情。
有蛋白尿的症状,就一定是肾病吗?蛋白尿虽是肾脏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但并非一出现蛋白,一提到蛋白尿症状就一定是肾病,它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的有比如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蛋白尿,那么,这就属于是运动性蛋白尿,检查者可在余后几日再次复查结果。另外还有一种是功能性蛋白尿,常发生在健康青年或成年人,可见于剧烈运动(或劳累)、精神紧张、长途行军、高温作业、受寒、发热和进食较多的高蛋白食物后。这种蛋白尿的主要成分是白蛋白,蛋白定量≤0.15克/24小时,很少超过1克。其发生机理主要是肾脏受某些因素刺激,导致肾血管痉挛或充血,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所致。原因去除后尿蛋白可迅速消失,另外还可能有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等。所以,判断蛋白尿是何种原因造成,还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将自己的化验检查各项综合结果反馈给医生,医生会给出明确诊断。
出现蛋白尿的症状,应该如何治疗?如果一经判断蛋白尿属于肾病原因造成,那么在治疗上,就不能单纯对症消除蛋白,而要系统综合的来施治,肾病产生蛋白尿的原因是因为肾脏实质单位受到了外部因素的侵害,从而启动了肾脏纤维化,导致部分肾小球受损,肾小球孔径屏障及电荷屏障受损,才导致大分子的蛋白物质漏出。那么,如果单纯应用激素抗炎消蛋白,仅仅能够起到暂时缓解蛋白漏出的作用,对病症的根本效果甚微。
正确的治疗手段,应该在抗炎的基础上,辅以抗凝、防血栓、灭活(灭除炎症细胞的活性,阻止炎性细胞浸润)、逆转、凋亡的相关药物。以制止病情埋下复发及蔓延的隐患。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其他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蛋白尿指标变化提示什么?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征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蛋白尿的分类蛋白尿分生理性蛋白尿与病理性蛋白尿两在类,现在我们重点说说病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肾小球性蛋白尿: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溢出性蛋白尿(也称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时溶解。见于多发生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中医治疗蛋白尿有哪些特色方法
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症状,是一种持续性存在、进行性加重的肾损害,终有一天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出现。
我科李松主任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各种原因导致的肾性蛋白尿,尤其是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肾组织损伤性蛋白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博采众家名老中医之名方验方,结合现代医学,自成一派,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发表数篇相关论文,并主持做过省科技厅相关科研项目。
怎样治疗顽固性蛋白尿呢?我们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突出中医的“搜风、化瘀、固摄”之法,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何谓“搜风”呢?我们知道,慢性肾炎患者蛋尿白的加重是感冒引起的,外感可以引起变态反应,而变态反应是肾损害出现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反复外感风邪,由表入里,深伏络脉,损害肾络,就会出现顽固性蛋白尿,须用具有深搜络脉功能的虫类药,如我们研制的药物可以通过搜风通络、抑制变态反应而消除顽固性蛋白尿。“化瘀”即活血化瘀之法,中医认为“瘀血”阻滞能影响肾脏开合功能,肾失开合,也就是说肾脏只开不合,造成蛋白漏出,导致顽固性蛋白尿,现代医学的病理研究也表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动脉壁上的沉积是肾脏病的基本病理之一,也是导致某些顽固性蛋白尿的原因,活血化瘀中药,能很好地消除肾小球动脉壁上的免疫沉积物,恢复肾小球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治疗蛋白尿的目的。固摄疗法,是指采用补肾固摄的中药护肾固本、益气摄精。肾病久延不愈,脾肾亏损,而出现顽固性蛋白尿。所以,临床上对那些病程长,而又无明显感染、瘀血表现者或其他原因的顽固性蛋白尿患者,采用固摄疗法,可以达到强肾健脾,消除蛋白尿的目的。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因此,一旦尿中医院进行规范诊治,以免耽误病情,影响身体健康。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