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一)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
[参考值]合适水平TC5.20mmol/L,边缘水平5.23~5.69mmol/L,升高TC5.72mmol/L。[临床意义](1)TC增高TC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TC者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率较高。TC升高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长期高脂饮食等。(2)TC降低见于重症肝脏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等。(二)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参考值]0.56~1.70mmol/L。[临床意义](1)TC增高常见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2)TG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严重低下等。(三)血清脂蛋白测定[参考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2mmol/L为合适范围,3.15mmol/L-3.61mmol/L为边缘性升高,3.64mmol/L为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3-2.07mmol/L,1.04mol/L为合适范围,0.91mmol/L为降低。[临床意义](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TG呈负相关,也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HDL-C明显降低,多见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危险因素。九
血清钾、钠、氯、钙
(一)血钾测定[参考值]3.5~5.5mmol/L。[临床意义](1)血清钾增高见于:①肾脏排钾减少,如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②摄入或注射大量钾盐,超过肾脏排钾能力;③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④组织缺氧或代谢性酸中毒时大量细胞内的钾转移至细胞外。(2)血清钾降低见于:①钾盐摄入不足,如长期低钾饮食、禁食或厌食等;②钾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或胃肠减压,应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二)血清钠测定[参考值]-mmol/L。[临床意义](1)血清钠增高临床上较少见,可因过多地输入含钠盐的溶液、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脑外伤或急性脑血管病等所致。(2)血清钠降低临床上较常见于:①胃肠道失钠,如幽门梗阻,呕吐,腹泻,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造瘘、引流等;②尿钠排出增多,见于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应用利尿剂治疗等;③皮肤失钠,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及创伤等;④抗利尿激素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及右心衰竭等。(三)血清氯化物测定[参考值]96-mmol/L[临床意义](1)血清氯化物降低低钠血症常伴低氯血症。但当大量损失胃液时,以失氯为主而失钠很少;若大量丢失肠液时,则失钠甚多而失氯较少。低氯血症还见于大量出汗、长期应用利尿剂等引起氯离子丢失过多。(2)血清氯化物增高见于过量补充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铵溶液,高钠血症性脱水,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或心力衰竭等所致的肾脏排氯减少。(四)血清钙测定[参考值]总钙: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成年人2.08-2.60mmol/L,儿童2.23~2.80mmol/L。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成年人2.03-2.54mmol/L,儿童2.25-2.67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成年人2.25-2.75mmol/L,儿童2.50-3.00mmo/L。[临床意义]血清钙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引起肠道过量吸收钙而使血钙增加。血清钙减低可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而使手足抽搐,可见于下列疾患: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手术摘除时伤及甲状旁腺而引起机能减退,血清钙可下降到1.25-1.50mmol/L、血清磷可增高到1.62-2.42mmol/L。②慢性肾炎尿毒症时,肾小管中维生素D31-羟化酶不足,活性维生素D3不足,使得血清总钙下降,由于血浆白蛋白减低使结合钙减低,但代谢性酸中毒而使离子钙增高,所以不易发生手足抽搐。③佝偻病与软骨病:体内缺乏维生素D,使钙吸收障碍,血清钙、磷均偏低。④吸收不良性低血钙:在严重乳糜泻时,饮食中的钙与不吸收的脂肪酸生成钙皂而排出。⑤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后,可引起低血钙的手足抽搐。十
血清淀粉酶
[参考值]Somogyi法:血清~1U/L,尿液~U/L。[临床意义](1)活性增高见于:①胰腺炎:急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囊肿等AMS也升高;②胰腺癌;③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机械性肠梗阻、胆管梗阻、急性胆囊炎等。(2)活性降低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十一
血清心肌标志物(心肌酶、肌钙蛋白)
(一)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参考值]酶偶联法(37℃):男性38~U/L,女性26-U/L。[临床意义](1)心脏疾患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数小时即开始增高,是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②心肌炎。(2)骨骼肌病变与损伤如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等。(3)其他心脏或非心脏手术及心导管术、电复律等时,均可引起CK活性升高。(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参考值]琼脂糖凝胶电泳法:CKMM活性94%-96%,CKMB活性5%,CKBB极少或为0。[临床意义](1)CKMB增高见于:①急性心肌梗死: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②其他心肌损伤:如心肌炎、心脏手术等。(2)CKMM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他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萎缩、多发性肌炎,以及手术、创伤等。(3)CKBB增高见于:①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损伤、脑出血等;②肿瘤,如肺、肠、胆囊、前列腺等部位肿瘤。(三)乳酸脱氢酶测定[参考值]LDH活性-U/L(连续监测法)。[临床意义](1)肝胆疾病肝癌尤其是转移性肝癌时LDH显著升高;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多数肝胆疾病也常有LDH的升高。(2)急性心肌梗死。(3)其他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骼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胰腺炎、肺梗死等均有LDH的升高。(四)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测定[参考值]ELISA法:cTnT0.02-0.13μg/L。超过0.2μg/L为诊断临界值,超过0.5μg/L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意义](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3-6h后cTnT开始升高,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CKMB和LDH。(2)不稳定型心绞痛cTnT也常升高,提示有微小心肌梗死的可能。(五)肌钙蛋白I(cTnI)测定[参考值]ELISA法:cTnI0.2μg/L。诊断临界值为1.5μg/L。[临床意义](1)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后3-6hcTnI开始升高,其特异性较cTnT高。(2)不稳定型心铰痛eTnI也可升高,提示有小范围梗死的可能。十二
血浆B型脑钠肽
[参考值]pg/mL。[临床意义]血浆B型脑钠肽(BNP)是-个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主要来源于心室。其含量与心室压力、呼吸困难程度、神经激素调节系统状况相关。心室的体积和压力增高可导致血浆内BNP升高,升高程度与心室扩张和压力超负荷成正比。BNP是心功能紊乱时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之一,相对于血液白细胞数检测对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BNP可以说是充血性心衰的第一个潜在的“白细胞数”BNP是近来研究较多的化学因子,它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只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负荷增加时反应性地从心室分泌,BNP水平的升高可反映左室舒张末压的升高,不论是收缩功能不全还是舒张功能减低引起的心力衰竭均有此改变,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有很大的意义。同时BNP升高的水平与心力衰竭的NYHA分级存在正相关性,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LVEF越低,BNP水平升高越显著,对于心力衰竭的进展和近期及长期心性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BNP水平持续升高,心性事件发生率和心性死亡率升高,预后较差,经治疗后BNP降低的患者,预后可能会改善。十三
抗链球菌溶血素“O”
[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ASOU(乳胶凝集法)。[临床意义]ASO升高常见于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感染后免疫反应所致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扁桃体炎、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十四
类风湿因子与抗核抗体
(一)类风湿因子(RF)检查[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血清稀释度1:10。[临床意义](1)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RF阳性率为80%,且滴度常超过1:。(2)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风湿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等,RF也可阳性,但其滴度均较低。有1%-4%的正常人可呈弱阳性反应,尤以7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二)抗核抗体(ANA)检查[参考值]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或ELISA法:阴性。[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对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诊断价值。在不同疾病中,特别是风湿性疾病,其抗体谱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ANA的检出率可达95%-%;干燥综合征为70%-80%;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检出率可达85%~95%;其他如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也有20%-50%的检出率。此外,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动脉炎也可检出ANA。ANA阳性已被美国风湿病学会列为SLE的诊断标准之一。十五
浆膜腔积液
根据浆膜腔积液的形成原因及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十六
动脉血气分析(一)血红蛋白(Hb)[参考值]男性:-g/L。女性:-g/L。(二)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三)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35~45mmHg。(四)氧分压(PO2)[参考值]80-mmHg。(五)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50%氧饱和度时氧分压(P50)[参考值]氧饱和度:91.9%-99%。P50:26.6mmHgo(六)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ol/L。(七)实际碳酸氢盐(AB)和标准碳酸氢盐(SB)[参考值]AB:21.4-27.3mmo/L。SB:21.3-24.8mmol/L。(八)缓冲碱(BB)[参考值]血浆缓冲碱(BBp):41~42mmo/L。全血缓冲碱(BBb):46-S0mmoVL。(九)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十)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十七
常用肿标志物(AFP、CEA、CA)
(一)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参考值]RIA或ElSA法:20μg/L[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AFP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痛最特异的标志物,50%患者AFPug/L,但也有部分病人AFP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AFP可升高(常μg/L)。(3)妊娘妊娠3-4个月后,AFP上升,7-8个月达高峰(μg/L),分娩后约3周即恢复正常。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有可能为胎儿神经管畸形。(4)其他生殖腺胚胎性肿瘤、胃癌、胰腺癌等血中AFP也可增加。(二)癌胚抗原(CEA)测定[参考值]ELISA或CLIA法:5ng/mL[临床意义]血清CEA20ng/mL常提示有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肺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等,CEA水平升高率为25%~70%。首次治疗成功后,CEA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稳定,CEA水平再次缓升提示癌的复发。非癌症良性疾病患者的CEA浓度也可升高,如肝硬化、肺气肿、直肠息肉、胃肠道炎症等,-般ng/mL。CEA不适用于一般人群中的肿瘤筛查。(三)CA测定[参考值]ELISA或ECLIA法:35U/mL。[临床意义]卵巢癌时CA的检出率可达70%-90%。适用于浆液性囊腺癌和未分化的卵巢癌。黏液性卵巢癌阳性率较低。检测结果不能用作卵巢癌是否存在的绝对评价,应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