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ACR)年会领跑医药界科学前沿,风湿疾病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精彩纷呈。作为风湿疾病知识信息传递的纽带,本次ACR大会又将分享怎样的硕果?
类风湿关节炎(RA)领域
RA睡眠障碍的自我报告[1]
作者:KatzP,PedroS,MichaudK,etal.
机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目的:睡眠障碍在RA中很常见,但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总结了RA患者自我报告的睡眠质量差、不宁腿综合征(RLS)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频率与严重程度。
简介:研究数据来自美国风湿病国家数据库FORWARD,参加者每6个月填写一次问卷,结果显示,16%的患者报告了医生诊断的OSA,14%为基于报告症状的OSA高危患者,OSA的高危预测因素为男性、肥胖、吸烟、风湿病共病指数和疾病活动性;12%报告了医生诊断的RLS,26%报告了RLS症状,RLS症状的预测因素包括肥胖和疾病活动性。
结论:与一般人群相比,OSA和RLS症状在RA中更常见,自我报告的睡眠质量也更差。RA患者睡眠障碍的部分预测指标(如年龄和肥胖)与普通人群相似,但疾病活动性也与睡眠障碍持续相关。RA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结局不良有关。
评估抗风湿病药(csDMARDs)逐渐减少剂量对持续缓解期RA患者病情发作风险的影响[2]
作者:LillegravenS,SundlisaterN,AgaAB,etal.
机构:挪威Diakonhjemmet医院风湿科
目的:持续缓解是RA治疗的目标,目前临床很多患者通过应用传统合成缓解病情的csDMARDs实现持续缓解,但对于csDMARDs在RA缓解期能否逐渐减量的认识有限。
简介:作者开展的非劣效性试验ARCTICREWIND纳入了例临床缓解12个月以上的RA患者,患者随机接受了稳定剂量(稳定组)或减半剂量(半量组)的甲氨蝶呤单药疗法,在12个月观察期内,稳定组与半量组相比较,出现病情发作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4%和24.7%,未观察到放射学关节损伤进展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9.5%和62.7%,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6%和5.1%。
结论:在接受csDMARDs治疗保持持续缓解的RA患者中,与减量治疗相比,以稳定剂量持续治疗显著减少了病情活动性发作和放射学关节损伤进展。
羟氯喹(HCQ)对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RA患者的心血管事件(CV)有预防作用[3]
作者:JorgeA,LuN,ChoiHK,etal.
机构:医院
目的: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凝状态都是心血管-代谢性终点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临床应用HCQ可降低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凝状态,本次研究希望进一步探究HCQ对其影响。
简介:该研究是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例SLE患者和例RA患者,目的是确定SLE或RA患者使用HCQ与心血管事件之间潜在的时间关联,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或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静脉血栓栓塞(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结果显示,相对于既往使用者,当前使用HCQ者的组合性心血管事件危害比(OR)为0.83,近期停药者的OR为1.08。
结论:当前使用HCQ使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了17%,并有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趋势。近期停药者与既往使用者的风险相同。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领域
SLE患者应多久检查一次狼疮抗凝物(LAC)?[4]
作者:MagderL,PetriM
机构: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
目的:持续存在LAC的SLE患者出现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升高,发现LAC阳性患者的几率取决于检查的频率。本研究旨在确定LAC检测频率对临床结果的影响。
简介:该研究是一项大型临床队列研究,纳入了例至少接受过5次LAC检查的SLE患者,患者平均接受了5~74次检查(平均25次)。结果发现,根据前5次检查,持续性LAC的发生率为11.7%,患者在诊断前的期间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5/人/月;根据所有LAC检查,该发生率升高至15.8%,患者在诊断前的期间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8/人/月;而在发现持续性LAC之前,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3/人/月。
结论:如果仅根据前5次检查,26%的持续性LAC患者将被漏诊,然而,根据前5次检查的结果即被诊断为LAC的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
HCQ对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5]
作者:WakiyaR,UeedaK,ShimadaH,etal.
机构:日本香川大学
目的:年EULAR推荐所有SLE患者使用HCQ,但是关于使用HCQ治疗对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的信息还不够,而促炎细胞因子在SLE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HCQ治疗对疾病活动性低的SLE患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简介:该研究纳入了42例患者,其中19例为持续性缓解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服药前和治疗后3个月测定了相关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结果显示,HCQ治疗后3个月,MRP8、MRP14、TNFα、IL-6、VEGF-A、IL-2血清水平显著降低,狼疮性肾炎患者中IL-8和VEGF-A水平显著降低。
结论:对于疾病活动性低的SLE患者,特别是狼疮性肾炎患者,加用HCQ治疗可降低其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而且,加用HCQ可降低缓解期狼疮性肾炎患者的IL-8表达水平,据报告可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预后。因此,应考虑按照版EULAR推荐为所有SLE患者使用HCQ。
评估SLE患者应用HCQ依从性的新工具[6]
作者:GargS,ChewningB,HansenK,etal.
机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目的:高达83%的SLE患者HCQ依从性较差,导致肾衰竭的风险增加36%,早死风险增加8倍。因此,临床医生必须解决HCQ不依从的问题。
简介:该研究纳入了65例SLE患者的次连续访视,在每次访视时先让患者通过视觉模拟标尺测量非依从性,再对造成非依从性的障碍进行分类,最后由医患讨论制定个体化依从性干预计划(HCQ-Crosswalk干预),计算完成干预的访视比例、花费的时间、解决的障碍比例和由医生完成的讨论部分。结果显示,次访视中33%存在非依从性,动机和理解为主要障碍(43%),包括害怕副作用和不了解HCQ的长期获益,其他常见的障碍包括遗忘、无法负担药费。采用该干预,在平均2.6分钟内解决了86%的障碍,40%的讨论由非医生完成。
结论:该干预措施是在3分钟内评估和解决非依从性的可行方法。
小结:风湿学科研究者们急流勇进,ACR大会精彩纷呈,本文仅采撷了若干精华进行分享。值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