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是某些皮肤疾病的高发季节。近期,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院皮肤科接诊了不少面部、躯干皮肤破溃、流脓的小患者,部分还是全家几个孩子同时患病。医院统计,其高峰期的时候一天能也有十多个小患者前来就诊。
向右滑动查看图片
看到孩子这种状况,
家长们不禁“乱晒阵脚”:
孩子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皮肤都破溃流脓了,多久能治好?
以后会不会遗留瘢痕毁容?
黄脓液流到哪,脓疱就长到哪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张晶医生介绍,这种引起多处皮肤破溃流脓的疾病叫做“脓疱疮”,民间称之为“黄水疮”,是儿童皮肤最常见的、传染性极强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好发于2~8岁的小孩。
它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元凶”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有时二者混合感染。
夏秋季节温度高、湿度大,给细菌大量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孩子受热或蚊虫叮咬后经常搔抓皮肤,不清洁的手部及过长的指甲内携带大量细菌,皮肤受损后这些细菌趁虚而入、大量繁殖,造成皮肤的感染。
脓疱疮主要表现为皮肤破溃、流脓液,而且黄水流到哪,脓疱就生到哪。由于脓疱疮常伴剧烈瘙痒,患儿经常搔抓,指甲携带细菌后再感染正常皮肤,往往是旧疮未愈,新疮频发。当合并一些系统疾病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感染可能往深部走,出现蜂窝组织炎;如果病原菌是溶血性链球菌,有可能会出现咽痛,有些孩子会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
传染性极强,发病后做好隔离
如果单从病名上来看,家长很容易把“脓疱疮”理解为一定是有脓有疱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脓疱疮很容易破裂,有时只能看见残留的半月形脓疱或仅剩下脓痂。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头面部、口角、鼻孔周围或四肢有类似的皮肤擦烂、渗水,要警惕脓疱疮。
脓疱疮的传染性极强,容易造成在家中或者学校中多人同时患病,主要是由于一个孩子患病后,家长没有充分重视,患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接触或共用文具、玩具、游乐设施时,都能通过接触传播细菌,造成其他患儿感染。
脓疱疮在临床上分为两型:
01非大疱性脓疱疮
这一型脓疱疮较为常见,好发于口角周围、鼻孔周围及面部四肢。常常是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迅速转变成脓疱,脓疱破溃后结蜜黄色痂。
02大疱性脓疱疮
好发于面部、四肢等露出位置,表现为指头或更大的水疱,特别瘙痒。最初疱液为黄色清亮的液体,常在1天内迅速变得浑浊,浓稠的脓液沉积在疱底部,呈现半月型;这种类型虽然不多见,但因为它太具有特征性,相信家长看上一眼就不会忘记。
如果孩子不幸患上脓疱疮,家长也不必过分惊慌,及时做好隔离、快速就医即可,但不要去托儿所、幼儿园,以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患儿用过的毛巾、衣被等,应煮沸消毒。如果有脓疱,可用消毒过的针刺入脓疱底部,而后用消毒棉球将脓液吸干,外涂新霉素软膏等。症状严重的,应口服抗生素。一般地说,五天后脓疱疮即可痊愈,不会遗留疤痕。但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发生在新生儿或全身泛发的脓疱疮可并发肾小球肾炎、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症状,需配合医生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完善各项检查,积极配合治疗。
局限于皮肤的脓疱疮患儿经及时治疗后,一般不会遗留疤痕。但延误治疗或反复搔抓的患儿可造成皮肤浅表瘢痕或色素沉着的可能。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发病时,一些家长自认为是发生了过敏,常常到药店随意买些药膏涂抹,如市面上很常见的“皮炎平”、“皮康王”、“达克宁”等等,这些药物主要是治疗皮炎湿疹和皮肤癣病的,不但不会治疗脓疱疮,反而会加重病情。
预防脓疱疮,做好这四点
01注意居室及个人卫生
勤打扫房间、勤洗淋浴、勤换衣、勤剪指甲,禁止抠鼻,保持皮肤凉爽、干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02及时就医注意隔离
如果已经发现皮肤有感染、破损、流脓的情况,要及时与其他儿童隔离,避免直接接触传播,避免儿童反复搔抓,及时就医,以防感染加重或多名儿童共患。
03勤换洗衣物玩具
寝具及衣物应以宽松纯棉为主,要求勤换洗,衣物及玩具需经常清洗消毒。
04限制糖类及脂肪的摄入
增加蔬菜及维生素的摄入量,提高机体免疫力。
医生提醒家长,
脓疱疮不是得了一次就终身免疫的。
去年患脓疱疮的宝宝,
今年仍有可能患脓疱疮,
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
每年夏秋季节,
家长要格外注意护理孩子的皮肤,
预防才是关键。
欢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