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治疗前及随访中应做以下化验检查:①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②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沉渣镜检、近端及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查;③肝功能、肾功能检查;④自身抗体;⑤补体;⑥冷球蛋白;⑦CD4+/CD8+T淋巴细胞;⑧ESR、CRP等。
其中尿液检查非常重要,不仅能明确肾是否受累,而且可以判断狼疮性肾炎是否活动。尿液检查通常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镜检,尿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渗透压,尿C3/a2-MG尿酸化等。目的在于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的程度和活动性,是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突然增多的蛋白尿,大量镜下血尿或持续肉眼血尿、不明原因的白细胞尿(排除尿路感染)均反映出狼疮性肾炎的活动;短期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或不能解释的血清肌酐升高,而双肾体积未见明显缩小,也提示狼疮性肾炎活动。需要进一步行肾穿刺检查。
自身抗体中抗核抗体(ANA)几乎在所有的狼疮患者血液中都会出现,有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和抗Sm抗体,可以帮助诊断狼疮个,同时dsDNA和补体水平还反映狼疮活动度。
不同患者检查内容及重点检查不一样,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有目的地选择化验项目,了解狼疮活动度及肾损害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狼疮性肾炎为何要做肾活检
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更重要的是肾脏病变亦不相同,可以通过肾活检确定不同的病理类型。如果单纯根据经验治疗,不仅疗效不好,病情活动得不到控制,错过治疗的最好时机,还会因不适当用药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副反应。因此,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必须按“型”来治,根据肾损害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以获得最好的疗效。
目前狼疮性肾炎主张分型治疗,根据不同病理类型来制定相应的免疫抑制方案。因此,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而言,肾穿刺和肾活检非常必要,根据病理类型采用个体化治疗。
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重复肾活检,尤其在治疗效果不理想,肾功能突然恶化,或复发者常需要重复肾活检,主要目的是通过重复肾活检了解治疗后病情控制程度、及时发现病理类型有无转型,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病情。
狼疮性肾炎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方案是根据病理分型来制订的,对于较轻的1、2型狼疮性肾炎,以激素及对症治疗为主,而重型LN的治疗分为诱导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治疗方案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诱导期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狼疮活动,快速获得临床缓解;由于诱导期药物剂量较大,因此要密切随访监测;维持期主要是防止狼疮复发,保护肾功能。
这些治疗方案包括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免疫抑制剂诱导治疗,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或硫唑嘌呤等药物,以及生物制剂,如CD20单克隆抗体。除了免疫抑制剂治疗外,还有一些特殊治疗如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血浆置换、双重血浆滤过、免疫吸附、干细胞移植等也用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究竟选择哪种治疗方案,还需要您的主管医生根据病理类型来确定,诱导期治疗尽快获得缓解,避免副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