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10%~13%,城市中每10人就有一例。
肾脏病发病初期不痛不痒、隐匿性极高,因此也被称为"沉默型杀手"。早期出现水肿、血尿的几率还不到一半,即便出现了,往往几天、一周左右就自行消失,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年Viberti等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中总蛋白在正常范围,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首先提出了尿微量白蛋白的观点,并指出了这种蛋白的出现是肾病发生的早期预兆。
在众多的检测手段、检测项目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的、最可靠的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查,以及结合病人病史、发病情况、症状、其他化验指标,一般可以判定导致尿微量白蛋白的原因。
掌中测
检测项目再添新
快速筛查早期肾损伤,仅需5分钟便知结果
“掌中测”「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正式上线!
part.1
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1)mAlb是肾脏损伤的早期标志物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生理状态下尿液中仅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排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可导致白蛋白从血液中渗出到尿道进而进入尿液。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时间在尿蛋白定性阳性出现之前,是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此时肾损伤尚在可逆期。
(2)糖尿病、高血压肾病早期肾脏损伤表征
高血压与糖尿病是导致尿微量白蛋白的主要原因,在此类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大量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3)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
尿微量白蛋白不仅是肾脏损伤的早期标记,也是全身内皮细胞损害的标志。微量白蛋白尿的存在常常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已经启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与mAlb增高相关。英国一项基于例病人的人群调查表明,微量白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绝对的高危因子,mAlb和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相关。
(4)其他意义
各种原因造成的移植肾损害在没有明显蛋白尿之前往往已有微量尿蛋白成分的变化,肾移植术后移植肾恢复时也发现肌酐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移植肾的功能,而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既简便又灵敏,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移植肾损伤部位及程度。
妊娠高血压病孕妇在早期往往没有或极少有肾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尿蛋白定性、血肌酐等尿常规与肾功能检测的灵敏度较低,多无异常发现。检测尿mAlb有助于监测妊娠高血压病孕妇肾损害程度及妊娠高血压病的诊断分级。
part.2
尿微量白蛋白的监测建议
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升高常见于原发性肾病(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性肾炎等,其中肾小球肾炎时升高尤为显著,其升高程度与肾小球受损程度相关。
另外,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还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肾小管损伤,尿微量白蛋白一般正常或者轻度升高。国际心血管医师常规评估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研究发现此值可能更高,可达58.4%,该研究纳入了例中国患者,其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为42.9%。上述研究表明,在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中微量白蛋白检出率很高,而在中国患者中其流行趋势可能更为严重。
表1尿微量白蛋白的监测建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