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
目前,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高,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甚至已高达10.8%,这意味着,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位慢性肾脏病患者,但特别可惜的是,在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不少患者直至出现肾衰竭、医院就诊,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慢性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其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会悄无声息地发展,一旦有了明显症状则会来势凶猛,多数已经发展到晚期肾功能衰竭,甚至于尿毒症。因此,如何早期发现肾有微恙非常重要。早期肾病虽然沉默,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1.无故的困倦、乏力
这是较早的表现,但最容易被忽略,因为引起困倦和乏力的原因的确太多了,特别是那些在事业上“全力搏杀”的人,大多将之归咎于工作紧张和劳累。
2.浮肿
健康人起床后也有可能出现轻度眼睑浮肿,但不久就会慢慢消退。而肾脏出现病变的人眼睑会始终浮肿,有的人甚至会表现为全身浮肿、体重突然增加,用手指按压下肢会出现凹陷,且浮肿不易消退。
3.血压升高
有近60%的肾脏病患者会表现血压升高,但多数患者从来没有进行过肾脏的相关检查,他们往往尝试过诸多降压方法却达不到理想效果,因为他们并不知道病源其实在肾脏。单凭有无症状来判断血压是否升高是不可取的,经常测量血压十分必要。
4.尿量改变
正常人的尿量为~毫升/日,平均为毫升/日左右。无论尿量增多还是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病的表现,特别是夜间多尿往往是慢性肾脏病的信号。
5.尿中泡沫增多
常常是有蛋白的现象,一般来讲,尿泡沫越多,尿蛋白越多。
6.小便颜色改变
尿液颜色突然变深、变红都要引起警惕,尤其是呼吸道或肠道发生感染后如果小便颜色变红,可能是肾病的表现。
7.骨痛
慢性肾衰患者血液中的钙、磷及维生素D会出现代谢紊乱,从而刺激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引起骨痛、骨质疏松等肾性骨病,如果发生不明原因的骨折或经常觉得腰背疼痛、骨痛、骨质疏松,经骨科等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一定要去查查肾脏。
8.腰痛
肾区酸痛不适、隐隐作痛或持续性钝痛。
9.食欲不振
是肾衰患者较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与毒素潴留有关。起初多数人不以为然,待病情发展,将会出现腹部闷胀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大便次数增多或便质稀烂,此时,病已较重,这也往往是患者不得不就医的重要原因。
10.面色泛黄
这是由于贫血所致,由于这种表现发生和发展十分缓慢,因而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引起患者注意。
“沉默杀手”诱因:不良生活
各种疾病都可能导致慢性肾脏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炎、肿瘤以及长期服药等慢性病患者,皆可能发生肾脏病变,继而发展成慢性肾脏病,甚至尿毒症。一般说来,老年人患慢性肾病的较多,但令人忧心的是,如今,青壮年被突然发现尿毒症的病例越来越常见,这对患者及家人的打击巨大。专家提示:此类尿毒症绝大多数是由肾小球肾炎发展而来,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直至发展到尿毒症,出现明显水肿、无力才来就诊。因此,我们必须走出误区,认识到年轻人也会得肾脏病,年轻人的肾脏健康更须引起重视。
年轻人为何会患肾脏病?
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原因,常常忽视自身健康,为肾脏健康带来隐患。如长期喝啤酒配海鲜,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导致肾脏疾病;长期熬夜睡眠不足、摄入大量咖啡,可能造成高血压,导致肾脏病;长期吃得多动得少,导致胰岛功能紊乱,罹患糖尿病,造成肾脏损伤;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高糖饮料,导致营养过剩、肥胖,加重肾脏负担;长期大剂量服用止痛药、抗生素或减肥药不适当应用,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
“肾脏三查”是防治关键
查尿液
尿液是肾脏损伤最敏感最重要的窗口,尿常规是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
查血液
大家熟悉的血肌酐并不能敏感反映早期肾功能下降,而需要计算肾小球滤过率,这是反映肾功能的关键指标;
测血压
高血压和肾脏病是一对“难兄难弟”,肾脏是调节血压的主要器官,不但高血压可引起肾脏病,更重要的是肾脏病常常导致高血压,尤其是没有家族史的情况下,年纪轻轻就发现血压升高。因此有高血压时,一定要仔细查查肾脏,因为高血压可能是年轻人患肾脏疾病的早期表现。
特别提醒
20岁以上医院做一次尿常规、肾功能和超声波检查,尤其是有肾脏病家族史、患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等高危疾病者,心血管病患者,长期贫血者,反复感染后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更应重视体检。这些检查项目简便易行,能初步帮助确认肾脏的健康情况。
来源:就医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