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一旦出现传染源,很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给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影响。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些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文具、门把手等。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水痘有两个发病高峰:4-6月、11月-翌年1月。
传染期:发病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隔离期:疱疹全部结痂为止,或病后14天。
感染水痘病毒后,早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等前驱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波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疱疹后1-2天,疱疹从中心开始结痂,周围皮肤红晕消失再经数日痂皮脱落。同一部位常可见斑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如不出现并发症,可在2周左右自愈。目前水痘轻型病例增多、传染源不易发现。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猩红热
猩红热多见于5-15岁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和全身红疹。是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必须抗感染治疗,大部分在10天内可治愈。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以引起肾炎,一定尽早正规、规范的治疗。潜伏期:通常2-3天。隔离期:病后7天。春、冬两个发病高峰:5-6月、11-12月。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5-7月为发病高峰。易感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为主。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隔离期:患儿症状消失后一周(约14天)。主要症状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四、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五、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又称为诺瓦克样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对恶劣环境抗性较强,具有耐低温、耐酸等特性,不易灭活。所有年龄段人群对诺如病毒均易感,儿童、老年人、免疫缺陷者及器官移植者属于高危感染人群。
1.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为主要途径,通过水源、食物等经消化道传播;亦可接触被污染的门把手、扶梯、玩具等而感染;呕吐、腹泻物若污染环境,可形成气溶胶,故有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3.潜伏期:4-72小时,常见为24-48小时。
4.传染期:患者从发病到康复后2周内的泻吐物中均可检出病毒。
5.隔离期:症状消失后72小时。
6.临床表现:起病急,以腹泻、腹痛、恶心和呕吐为主要症状。腹泻每天数次或10多次,水样便或黄稀便。腹痛有时可呈剧烈绞痛,可伴有食欲减退,全身无力、肌痛、头痛、低热等。儿童患者可先出现呕吐水样物,然后出现腹泻。有研究表明成年人患者通常发生胃肠炎,持续2-3天,医院感染暴发时和在11岁以下儿童中,腹泻经常会持续4-6天或更长时间,可长达8周左右。
诺如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若有教职工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班(课)。
六、结核病
1.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3.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4.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5.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6.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7.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8.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为维护广大师生健康,提出以下温馨提示:
学生应该做什么
一、“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
二、“报”: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三、“养”:患病后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家长应该做什么
一、“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查看《天津市预防接种手册》(“小红本”)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二、“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三、“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班主任;
四、“养”:让患病孩子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