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狼疮性肾炎生理
狼疮性肾炎炎症
狼疮性肾炎红肿
狼疮性肾炎治疗
狼疮性肾炎感染
狼疮性肾炎发作

冬病夏治马上要来啦错过又要等一年文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5/133267.html

冬病夏治正当时

一年只有这一次

你们期待的三伏贴

即将火爆登场啦

俗话说“冬病夏治”治百病

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抓紧啦!

冬天易发疾病夏天治疗,正是中医的神奇之处。按照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所言,“三伏天”正是人体阳气最为充沛且达到鼎盛的时间,这个时间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有助于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节。

三伏时间

7月16日(星期四)

7月26日(星期日)

8月15日(星期六)

三伏将至

也到了穴位贴敷的好时机

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未病先防”的理论,通过人体的穴位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人体自身的正气,可以达到温经通络、纳阳摄气、扶正固本、强壮正气的作用,以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年新冠肺炎让我们意识到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而冬病夏治灸法、贴敷正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疫情之“夏”

如何远离病疫

增强人体免疫力

预防疾病发生

面让我们一起来

了解一下“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适宜哪些疾病?呼吸系统类疾病

如肺炎、哮喘(寒性哮喘疗效会更好显著)、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

运动系统类疾病

退行性膝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氏综合征,偏头痛、中风后遗症属于气虚或阳虚型的患者也适用。

免疫力低下类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肾上腺皮质激素未经激素替代治疗或虽经激素替代治疗仍有乏力怕冷表现的患者等;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以及常有手足四肢,或腰背部,头部怕冷,冬季等寒冷季节症状加重,即使是夏季天气炎热时症状虽有缓解,但仍觉胃寒不适,怕吹空调和风扇,经临床检查无异常、无明确病因者。

消化系统类疾病

虚寒型的胃炎、胃溃疡、功能性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

妇儿科疾病

产后头痛、痛经、产后风、慢性盆腔炎等寒症;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厌食(疳积),遗尿,腹泻等;

虽然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从整体入手,“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覆盖疾病范围广泛。

冬病夏治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1)2岁以下的小孩、孕妇、恶性肿瘤患者;

(2)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急性期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处于体温上升期的患者以及阴虚火旺者,均不宜进行“冬病夏治”;

(3)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者(如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急性期等)均应慎用乃至禁用冬病夏治系列疗法。

(4)贴敷出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渗出明显者禁忌敷贴。

(5)强过敏体质者、发热性疾病(如感冒发烧者、急性咽扁桃体炎、急性肾盂肾炎等),具有光过敏特征的一类疾病,如日光性皮炎、红斑狼疮急性发作期、皮肌炎发作期等。

(6)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和大血管附近慎用敷贴;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合并溃疡、坏疽或者神经感觉功能减退的患者。

皮肤不适应“三伏贴”怎么办?

近些年来,穴位贴敷越来越受到百姓认可,然而贴敷对一些人未必适合,如热证或对胶布、外用中药过敏的人等。

不适应帖穴患者的福音来啦!医院开展的冬病夏治除了常见的“三伏贴”外,还开展有三伏灸、三伏针、隔姜灸、中药调,另外还有督灸、脐灸、艾灸、热敷、针刺、刮痧、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线、中药内服等治疗方法,让不适合三伏贴的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冬病夏治特色治疗

01隔物灸

02经络推拿

03游走平衡罐

04火针

05内热针

06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当然,这些方法需要医生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方法。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成人一般贴药2-4小时,小儿贴药1-2小时。因每个人皮肤耐受性不同,应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测指标,避免灼伤皮肤。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

贴敷三伏贴须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NO.1贴敷前

作息规律,不熬夜,少吸烟,少饮酒;饮食方面最好不要吃太辣的“发物”,饮食尽量清淡些。贴敷前一天,最好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如果在敷贴前发现穴位处有伤口或者发烧头疼、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时,最好延迟第一帖的时间;如果女性在月经期出血量较多,也可适当推迟进行贴敷。

NO.2贴敷时

最好是穿棉质宽松的衣服,透气舒适;第一次贴敷或者皮肤特别敏感的人,可以事先在家里试试自己对胶布是否过敏,如对胶布过敏改用防过敏胶布。

NO.3贴敷后

敷贴的时间最好是遵照医嘱,切不可有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的想法;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贴敷后会出现局部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小福利分享领取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shih.com/lcxsygr/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