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狼疮性肾炎生理
狼疮性肾炎炎症
狼疮性肾炎红肿
狼疮性肾炎治疗
狼疮性肾炎感染
狼疮性肾炎发作

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机体免疫系统异常、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活化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在其发病过程中,B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1]。

临床症状:

1.本病男女之比为1∶7~9,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幼儿或老人也可发病。疲乏无力、发热和体重下降。

2.皮肤和黏膜

表现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①特异性皮损有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盘状红斑。②非特异性皮损有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紫癜)、色素改变(沉着或脱失)、网状青斑、雷诺现象、荨麻疹样皮疹,少见的还有狼疮脂膜炎或深部狼疮及大疱性红斑狼疮。

3.骨骼肌肉

表现有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畸形(10%X线有破坏)及肌痛、肌无力、无血管性骨坏死、骨质疏松。

4.心脏受累

可有心包炎(4%的患者有心包压塞征象),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瓣膜病变,如利布曼-萨克斯(Libman-Sacks)心内膜炎。冠状动脉炎少见,主要表现为胸痛、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升高。

5.呼吸系统受累

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减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憋气感和膈肌功能障碍;肺间质病变、肺栓塞、肺出血和肺动脉高压均可发生。

6.肾

临床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肾炎时尿内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蛋白尿。肾功能测定早期正常,逐渐进展,后期可出现尿毒症。肾病综合征和实验室表现有全身水肿,伴程度不等的腹腔、胸腔和心包积液,大量蛋白尿,血清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和高脂血症。

7.神经系统受累

可有抽搐、精神异常、器质性脑综合征包括器质性遗忘/认知功能不良,痴呆和意识改变,其他可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血管意外,横贯性脊髓炎和狼疮样硬化,以及外周神经病变。

8.血液系统

受累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和脾大。

9.消化系统

受累可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水、肝大、肝功异常及胰腺炎。少见的有肠系膜血管炎,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和蛋白丢失性肠病。

10.其他

可以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干燥综合征等疾病。

杨朝菊[2]等选取年1月-年8医院就诊的SLE患者42例,以及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SLE组与对照组。结果表明:1、SLE组(16.6±5.48)与对照组(29.6±7.16)血清25OHD水平相比明显降低,且远低于正常值(30ng/ml);2、SLE组患者血清25OHD与IgG、SLEDAI评分呈负相关;3、抗ds-DNA抗体阳性亚组的25OHD水平低于ds-DNA阴性亚组。

实验已经证实,VitD与SLE之间存在关联[3],且体外补充VitD能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及其活动性[4]。大量研究也表明,低水平的VitD与SLE疾病活动性高度相关[5]。在儿童及青年SLE患者中,VitD的缺乏与高敏C反应蛋白成独立相关性[6]。同时,给肾脏病理活检情况差的SLE模型小鼠注射VitD,VitD可能会加重病情[7]。因此,VitD参与了SLE的发病,但VitD的缺乏与SLE的死亡率无关[5]。SLE患者比正常患者更易发生VitD的缺乏[8]。可能是因为这些患者均是光过敏患者。此外,许多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等均会干扰VitD代谢,增加或降低血清25OHD的水平[9]。研究表明,VitD缺乏可能是促进某些疾病恶化的危险因素[7,10]。而SLE患者长期补充VitD可增强调节T细胞的功能Th2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T细胞及Th2细胞在SLE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1]。

维生素D影响SLE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1.维生素D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CD4+T细胞是l,25(OH)2D作用的靶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1型(Th1)、辅助性T细胞2型(Th2)、辅助性T细胞17型(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12]。CD4+T细胞在静息期表达部分维生素D受体(VDR),活化后的CD4+T细胞VDR表达上调[13]。维生素D能够显著地上调IL-4,并明显的增加Th2细胞分化转录调节中心GATA3的表达,使Th1细胞分泌的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减少,Th2细胞因子分泌的IL-4、IL-5和IL-10增加,抑制Th1,促进Th2增殖。此外,l,25(OH)2D还有抑制IL-12作用(IL-12能够刺激Thl细胞反应),增加IL-12p70表达,抑制IL-23p19的表达(IL-12p70和IL-23p19对于促进初始T细胞向Th1和Th17细胞的促炎分化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使Th1/Th2平衡向Th2倾斜,诱导免疫耐受[14]。

2.维生素D对B淋巴细胞的影响维生素D能直接作用于B细胞,抑制免疫球蛋白生成。在体外研究中,维生素D还能阻断B细胞分化。将维生素D加入到SLE患者外周血中,产自B细胞的多克隆自身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明显减少[15]。有研究表明,人外周血B细胞能少量的表达VDR[16]。总之,活化的B细胞能代谢维生素D,并对活性成分l,25(OH)2D产生反应[16]。因此,维生素D可通过B细胞参与SLE免疫稳态的调节。

3.维生素D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的影响DC对维持保护性免疫和免疫耐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成熟DCs对于T细胞的耐受有促进作用,而成熟DCs则使天然T细胞活化[17]。维生素D在调节单核细胞分化为不成熟DCs、DCs成熟和存活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17]。生理水平的l,25(OH)2D能防止I型IFN诱导的和IL-4诱导的单核细胞分化,即使当单核细胞在无外源性细胞因子刺激时,l,25(OH)2D也能抑制其成熟[14]。研究表明,用SLE患者血清培养单核细胞时,维生素D通过抑制活化标志物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majorhistoeompatibilily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shih.com/lcxsygr/4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