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谷在收到一些考友关于考试知识点的问题,
比如说,某个方面知识点比较陌生,每次做题都错或者说都是蒙的。
而这些知识点基本上是每年必考,出题方式多样,形式也多样,
整的大家很郁闷,
小谷考虑到这点,现在不定期的推出一些知识点详解,
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然你也可以留言给小谷(文末加小谷
透明管型
历年常考试题:
1、离心法尿沉渣检查,正常情况下透明管型为(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0~1个/LPF
B、1~3个/LPF
C、3~5个/LPF
D、0~1个/HPF
E、0~偶见个/HPF
答案:A
解析:正常情况下透明管型为0-1个/LPF(低倍镜视野)(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2、尿液中发现少量透明管型的意义是(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A、表示一定有肾小球的损害
B、表示有肾炎活动
C、表示有肾盂肾炎活动
D、表示一定有肾小管损伤
E、不一定代表有实质性肾损伤
答案:E
解析:透明管型偶尔见于成人浓缩尿液、剧烈运动后人的尿液中,为正常的生理现象。
3、透明管型明显增多见于(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高热
B、全身麻醉
C、心脏功能不全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慢性肾孟肾炎
答案:D
解析:透明管型参考值为0~1∕LPF,病理情况见于高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大量的持续出现表示肾脏病变严重,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肾衰竭、急性肾孟肾炎、肾淤血、恶性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和肾病综合症等(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4、透明管型的基质主要是(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α1-球蛋白
B、α2-球蛋白
C、β-球蛋白
D、γ-球蛋白
E、T-H糖蛋白
答案:E
解析:依据管型形成的机制和条件,尿液蛋白质和T-H蛋白是形成透明管型的基础物质。
2.细胞管型
(1)红细胞管型
①形态:管型中的红细胞常互相粘连而无明显的细胞界线,有的甚至残缺不全。有时红细胞形态完整、清晰,接近正常,易于识别,有时因溶血仅见红细胞残影。
红细胞管型
临床意义:
正常尿中无红细胞管型。
病理情况: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等,亦可见于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IgA肾病等。
常考试题:
1、红细胞管型主要见于(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肾盂肾炎
B、肾淀粉样变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类脂质肾病
答案:D
2、红细胞管型主要见于(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A、肾盂肾炎
B、肾淀粉样变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类脂质肾病
答案:D
解析:尿液中出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3、红细胞管型多见于哪种尿液中(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慢性肾炎晚期
B、肾功能不全
C、肾盂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急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E
解析:红细胞管型为蛋白质中嵌入细胞所致。正常情况下,尿中无红细胞管型。病理情况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4、尿内出现红细胞管型多见于哪种病(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肾小管肾炎
B、肾小球肾炎
C、肾病综合征
D、溶血性贫血
E、急性膀胱炎
答案: B
(2)白细胞管型
形态:管型中含有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或脓细胞),一般为中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有时呈团性重合,因白细胞黏附性强,常可呈块状,也可单独存在,或与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并存(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白细胞管型
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白细胞管型。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非感染性炎症的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可见淋巴细胞管型)。
常考试题:
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最可能的疾病是(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狼疮性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肾盂肾炎
答案:E
[解析]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当管型内含有细胞或细胞碎片,而且含量大于管型体积的1/3时称为细胞管型,若细胞类型为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管型,常提示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而其余各项均不是肾实质感染(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2、某患儿,10岁,畏寒、高热、乏力,并全身不适。腰痛,有尿路刺激征。尿液检验结果:SG1.,Pro++,RBC3~5/HP,WBC满视野,白细胞管型1~2/LP,颗粒管型偶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可初步诊断为(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A、肾小球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肾盂肾炎
D、膀胱肿瘤
E、膀胱炎
答案: C
3、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最可能的疾病是(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狼疮性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肾盂肾炎
答案: E
解析: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来源于医学谷考试)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当管型内含有细胞或细胞碎片,而且含量大于管型体积的1/3时称为细胞管型,若细胞类型为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管型,常提示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而其余各项均不是肾实质感染。
4、尿蛋白增多不明显,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轻微增多,可见白细胞管型,这种结果常见于(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肾病综合征
B、肾小球肾炎
C、肾孟肾炎
D、膀胱炎
E、尿道炎
答案: C
解析:肾盂肾炎时尿蛋白增多不明显,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轻微增多,可见白细胞管型。
(3)肾上皮细胞管型
形态:管型内含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管型是由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与T-H糖蛋白组成,成片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脱落细胞粘在一起;另一类管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胞体较大,形态多变,典型的上皮细胞呈瓦片状排列,可充满管型,细胞大小不等,核形模糊,有时有浅黄色,此管型依其核形常难与白细胞管型区别,但管型内细胞比白细胞大(医学谷整理),其大小和形态变化比白细胞复杂,可用加酸法呈现细胞核;(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酯酶染色呈阳性,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阴性,借此可与白细胞管型鉴别。
上皮细胞管型
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肾上皮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增多,常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子痫、肾淀粉样变性、慢性肾炎晚期、重金属(如镉、汞、铋等)及其他化学物质、药物中毒。肾移植患者,在移植术3d内,尿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
常考试题:
1、肾小管病变时,易出现(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上皮细胞管型
B.红细胞管型
C.脓细胞管型
D.颗粒管型
E.蜡样管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人尿中无肾上皮细胞管型。在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晚期等,易出现上皮细胞管型。肾移植患者,在移植术3天内,尿中出现肾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指标之一(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2、关于白细胞管型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的区别,最重要的是
A、白细胞管型中的细胞体积小
B、白细胞管型中的细胞数量多
C、白细胞管型中细胞的核/质分界清楚
D、白细胞管型进行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阳性
E、白细胞管型周围视野中常伴随大量细菌
答案: D
粗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
历年常考试题:
1、最能提示肾实质病变的是尿中出现(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透明管型
B.颗粒管型
C.上皮细胞管型
D.红细胞管型
E.白细胞管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正常人尿中无颗粒管型。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2、颗粒管型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来自血浆中不同的(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A、结晶
B、氧化物
C、铁离子
D、蛋白质及细胞崩解物
E、脂肪
答案:D
解析:依据颗粒管型的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
3、管型中的颗粒超过整个面积(或体积)多少时可判断为颗粒管型(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A、1/5
B、1/4
C、1/3
D、1/2
E、占据整个管型
答案: C
解析: 颗粒管型内含大小不同的颗粒物,其量超过1/3面积时称为颗粒管型。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也可由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直接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中形成。
4、下列关于尿颗粒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A、来自细胞的变性分解
B、可见于急性肾炎
C、肾单位淤滞时间较长时,粗颗粒管型可逐渐碎化为细颗粒管型
D、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早期
E、可见于慢性肾炎
答案:D
解析:正常人尿中无尿颗粒管型,颗粒来自细胞的变性分解、血浆蛋白等,可分为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在肾单位淤滞时间较长时,粗颗粒管型可逐渐碎化为细颗粒管型,尿颗粒管型提示肾实质病变,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等。
蜡样管型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蜡样管型。出现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长期无尿和少尿、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亦可见于肾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重症肝病等。
常考试题:
1、反映肾小管严重受损的管型是(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A.细胞管型
B.透明管型
C.蜡样管型
D.脂肪管型
E.颗粒管型
正确答案:C
2、蜡样管型(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A、多为长线形,粗细不等,边缘不清,常显暗淡的长丝纹,末端多为尖头状
B、无色半透明圆柱体,大小,长短不一,两边平行,两端钝圆,平行或略带弯曲,有时可见少量颗粒或个别细胞
C、形态似透明管型,但末端有一条尖细的尾巴,呈螺旋形或盘旋在圆柱上
D、形似透明管型,但色灰暗,边缘有切迹,末端常不整齐,呈折断或扭转状
E、由黏液性纤维物黏液非晶体形态尿酸盐、磷酸盐等形成的圆柱体
答案: D
解析: 蜡样管型外形似透明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浅黄色,折光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且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在低渗液体、水和不同的pH介质中均不溶解。
3、蜡样管型多见于哪种尿液中(来源于医学谷考试)
A.慢性肾炎晚期
B.肾功能不全
C.肾盂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急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 A
解析: 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同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可有多种类型,正常人尿中偶可见到的管型是透明管型。其余均见于病理情况下:上皮细胞管型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变性,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重金属、化学物质中毒;白、脓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感染;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后期;蜡样管型由颗粒管型衍化而来,提示局部肾单位有长期阻塞性少尿或无尿现象,肾小管病变重,预后差,见于慢性肾炎晚期、肾衰或肾淀粉样变性。
5.脂肪管型
形态:脂肪管型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崩解,大量的脂肪滴进入管型内而形成。 管型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折光很强的脂肪滴,当脂肪滴较大时,用偏振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马耳他人‘十’字”,脂肪滴较小时则互相重叠,用苏丹Ⅲ染色染成橙红色或红色。
脂肪管型
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脂肪管型。出现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可见于亚(来源于医学谷考试)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等,尤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常考试题:
脂肪管型多见于(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小管坏死
C、肾病综合征
D、肾移植排斥反应
E、间质性肾炎
答案:C
6.宽大管型
(1)形态:宽大管型是来自于破损扩张的肾小管、集合管或乳头管,多数宽大管型由颗粒管型和蜡样管型演变而来,但也可由其他管型演变而成。其宽可达50μm以上,是一般管型的2~6倍,既宽又长,可横跨整个视野,不规则,易折断,有时呈扭曲形。
(2)临床意义:正常尿无宽大管型。出现宽大管型,见于重症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尿早期、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表示预后不良,故又称肾衰管型)。
肾衰管型
常考试题:
宽大管型多见于哪种尿液中(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肾炎早期
B、肾功能不全
C、肾盂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急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B
解析:宽大管型由颗粒管型和脂肪管型演变而来,该管型又被称为“肾衰管型”和“昏迷管型”出现该管型提示肾功能不全
以下几个管型,出题时较少,但容易作为备选项出现在试题中混淆大家判断,另外病例性的也会出现。
(2)类管型相似物
①黏液丝:为长线条形,边缘不清,末端尖细卷曲,大小不等,常见暗淡纹。可见于正常尿中,尤其妇女尿中较多;如大量存在常表示尿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反应。
②假管型:为非晶形尿酸盐、磷酸盐等形成的圆柱体,其外形与管型相似,但无管型的基质,边缘不整齐,两端破碎,其颗粒粗细不均,色泽发暗,加温或加酸后即消失,而真管型不变。
常考试题:
黏液纤维状物粘附于非晶体或磷酸盐,所形成的一种圆柱体称为(来源于医学谷考试系统)
A、粘液丝
B、纤维丝
C、管型
D、假管型
E、类圆柱体
答案:D
没过瘾?想做更多试题吗?
长按识别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