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经济和产量连续35年位居全国县级首位的荣成渔业,在新的资源和产业形势下要怎么走?一直是荣成人思考和实践的课题。走出国门、远涉重洋,在国外建基地、在国内建母港,使渔业经济真正与国际接轨无疑是推动荣成由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型、由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荣成市远洋渔业迅猛发展,获得远洋资质的远洋船舶数量年仅50多艘,年上升到艘,年达到艘。远洋渔船数量约占山东省的70%。获批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达19家,年产量30万吨,产值近38亿元,船数和产量均在全国首屈一指,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建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日,我市前已获批的境内、境外两个渔业基地又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级试验区和示范区的划定。
“荣成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为国家“农业(渔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荣成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是去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批准的国家级中心渔港重点项目。此次获批国家“农业(渔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一是,将优化布局拓展远洋渔场。在规范管理、规避风险、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与东南亚、东北亚、西非等周边国家的渔业合作,积极开发新的过洋性远洋渔场;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框架下,以开发南极磷虾资源为重点,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探捕开发和加工利用,引进、自行建造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逐步实现南极磷虾商业性规模开发利用。
二是,内外并举加快内陆及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国内沙窝岛渔业基地按照农业部农渔函[]2号文《农业部关于建设荣成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意见》,规划以沙窝岛中心渔港为平台,打造多功能国家远洋渔船母港,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产业集聚区、示范区和渔业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构建国内外、前后方一体化发展的完善产业体系。到年实现集聚国内外远洋渔船艘、远洋鱼货进关量60万吨,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量达40万吨,总产出亿元。国外积极支持渔业龙头企业以渔船相对集中的远洋作业渔场为依托,以西非、南太、南美、东南亚为重点,建设一批集精深加工、流通贸易、后勤补给、渔船维修为一体的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完善生产配套设施,增强保障服务能力。重点支持斐济、乌拉圭、加纳、斯里兰卡、印尼5处远洋渔业海外综合性基地建设,特别是依托斐济海洋渔业资源及周边现有资源和有利条件,建设集养殖、捕捞、加工、销售、船舶维修、培训等于一体的中国—斐济农业(渔业)综合产业园。
延伸渔业产业链条打造“中国海洋食品名城”。按照“买世界、卖世界”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发挥中韩自贸区区位优势,以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为龙头,以大型冷链物流为支撑,积极开发休闲即食、药食同源等高端产品,提升海洋食品、药品、保健品,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海藻制品和海洋“三品”生产基地。支持开展连锁经营、展会推介和在线营销,推广“荣成海鲜”区域品牌。实现大型冷链物流库容达到万吨,集群规模增长8%,高端产品、终端市场比重各提高两个百分点。
转化优势资源,打造海洋经济新业态。依靠国家及省级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资金,扶持全市30多个产业项目,在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高效健康养殖、海洋装备、海水淡化、海洋能等领域,推进行业间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核心业务,提高辐射带动能力。重点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和10处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打造独具特色的行业协会,力争园区实现产值35亿元,渔业组织化水平提高到85%。
俚岛海科中国斐济渔业综合产业园为国家“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在斐济劳托卡市西海岸建设中国斐济渔业综合产业园,总体开发格局为“一中心、两基地”。“一中心”即中国.斐济渔业技术培训中心,“两基地”即中国.斐济远洋渔业综合基地、中国.斐济渔业养殖基地。总体投资约3.2亿元,建设用地规划亩。主要包括:远洋捕捞生产区、渔船修理服务区、水产品加工区、仓储物流保税区、科技服务区、育苗养殖示范区。园区企业组成“信息互通、异议共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合作共赢”的经济结合体,使园区发展成为南太平渔业最繁荣的经济的中心和产业发展平台,共同打造南太平洋最大的集育苗、养殖、捕捞、加工、销售、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渔业产业园区。到年园区重点建设面积达到亩,实现年产值5亿美元、入园企业30家、带动当地就业人,实行标准化生产,水产品加工产业达到国际食品认证标准,带动当地劳动者收入明显提高,打造先进、高效仓储物流业,使之发展成立足斐济、辐射大洋洲及太平洋的功能最完善的规模最大的育苗养殖基地、远洋捕捞基地、水产品加工中心、技术培训中心、渔货交易中心。
据荣成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料整理
荣成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