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传染病防控
冬春季节,是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手足口综合症、猩红热、水痘、诺如病毒等。这类病毒性流行疾病均有潜伏期,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隐蔽等特点,大多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秋冬季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刻不容缓,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警觉。
手足口综合征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多发传染病。
传播途径:
1.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2.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染给儿童。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周围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症状。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肺炎等。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类型,流感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快的特点。
传播途径:
1.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病毒污染的手、物品间接传播。
2.儿童属于易感人群,全年均可发病。
主要症状:
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
如何预防:
1.应注意气温变化,随时添加衣物。
2.家庭和学校应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勤洗手、勤换衣、勤晒被褥,继续做好流感、普通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3.一旦患上流感要在家中休息,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48小时。
4.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
猩红热
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1.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菌者。
2.儿童属于易感人群,全年均可发病。
主要症状:
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发病初期,出现"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心肌炎、心内膜炎、肾小球肾炎)。
水痘
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并发症。
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物、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人群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主要症状:
水痘起病时可出现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现象,皮疹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蔓延到四肢。开始出的为红色小丘疹。经过1-2天变成椭圆形,绿豆大小的水泡,水泡周围呈淡红色。3-4天疱疹干缩结痂,1-3周痂皮脱落。痂盖很表浅,不留疤痕。
诺如病毒
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人类急性病毒性胃肠炎。
传播途径:
传播力强,以肠道传播为主。除了通过受污染的水源、饮用水、食物等途径传播外,还可以通过空气(气溶胶)、手或暴露皮肤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传播。
主要症状:
人感染诺如病毒后起病迅速,通常在24-48小时内出现呕吐、腹泻、发热、恶心和腹痛等症状,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诺如病毒感染并不难治,为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3天左右症状即可消失,重症患者对症治疗亦可康复。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
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预防措施:
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
主要症状:
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预防措施:
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预防措施: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并接种腮腺炎疫苗。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
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
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预防措施:
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其次,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出现感冒咳嗽2周以上,吃药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时,医院结核门诊拍胸片等检查,及早查出肺结核并对症治疗。
-END-
图、文
李瑞
编辑
田果
审核
王荣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