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排泄
一、A1型题
1.正常成人的尿比重约为
A、1.~1.
B、1.~1.
C、1.~1.
D、1.~1.
E、1.~1.
答案:C
2.为防止逆行感染,留置导尿期间导尿管应
A、每日更换一次
B、每周更换2次
C、每周更换一次
D、每2周更换一次
E、每3周更换一次
答案:C
3.下列关于粪便性状异常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肠套叠病人粪便可呈果酱样便
B、下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呈暗红色
C、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呈柏油样便
D、完全性胆道阻塞时粪便呈酱油色
E、直肠狭窄时粪便呈扁条状或带状
答案:D
4.下列不宜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是
A、高热
B、急腹症
C、习惯性便秘
D、腹部手术前
E、结肠镜检查前
答案:B
5.行保留灌肠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
A、50ml
B、ml
C、ml
D、ml
E、0ml
答案:C
6.留24小时尿标本作17-酮类固醇检查,为防止尿中激素被氧化,其标本应加的防腐剂是
A、液体石蜡
B、浓盐酸
C、甲醛
D、醋酸
E、亚硝酸钠
答案:B
7.女病人留置导尿时,首次消毒尿道口及小阴唇的顺序是
A、自上而下,由内向外
B、自上而下,由外向内
C、由左至右,由外向内
D、由右至左,由内向外
E、由左至右,由内至外
答案:B
8.留24小时尿标本时加入甲醛的作用是
A、固定尿中有机成分
B、防止尿液中的激素被氧化
C、防止尿液被污染变质
D、维持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不变
E、防止尿液改变颜色
答案:A
9.为尿潴留患者第一次放尿,放尿量不应超过
A、ml
B、ml
C、ml
D、0ml
E、1ml
答案:D
10.肝昏迷病人灌肠时禁用肥皂水,其原因是
A、防止发生腹胀
B、防止对肠黏膜的刺激
C、减少氨的产生及吸收
D、以免引起顽固性腹泻
E、防止发生酸中毒
答案:C
11.阿米巴痢疾患者行保留灌肠时应采用的卧位是
A、右侧卧位
B、左侧卧位
C、俯卧位
D、仰卧位
E、膝胸卧位
答案:A
12.护士为患者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时,若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护士应
A、嘱病人深呼吸以减轻腹痛
B、立即停止灌肠,及时处理
C、再稍转动缓慢插入
D、嘱病人保持平静,避免焦虑,变换体位后再灌入
E、适当放低灌肠筒以减缓灌肠液流入速度
答案:B
13.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肌酐、肌酸需加的防腐剂是
A、液状石蜡
B、稀盐酸
C、40%甲醛
D、浓盐酸
E、甲苯
答案:E
14.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出现尿液浑浊、沉淀或结晶时应
A、热敷下腹部
B、膀胱内用药
C、经常清洁尿道
D、经常更换体位
E、多饮水,并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答案:E
15.留取血吸虫孵化检查的粪便标本应
A、于进试验饮食3~5天后留取
B、留全部粪便及时送检
C、将便盆加热后留取全部粪便
D、用竹签取脓血黏液粪便置培养管内
E、取少量异常粪便置蜡纸盒内送检
答案:B
16.留取24小时尿标本应告知患者从几点开始到几点结束
A、早5:00至晚5:00
B、早7:00至晚7:00
C、早6:00至次日晨6:00
D、早8:00至次日晨8:00
E、早7:00至次日晨7:00
答案:E
17.解除便秘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液体的温度为
A、28~32℃
B、33~35℃
C、36~38℃
D、39~41℃
E、42~45℃
答案:D
18.膀胱冲洗过程中病人出现疼痛,护士首先应
A、停止冲洗
B、报告医生
C、调慢冲洗滴数
D、心理辅导,告知其为冲洗压力导致
E、夹闭冲洗导管,放开引流管
答案:A
19.膀胱冲洗时灌入溶液的温度是
A、4℃
B、22~24℃
C、28~32℃
D、38~40℃
E、39~41℃
答案:D
二、A2型题
1.患者刘某,女性。59岁,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第5天,诉腹胀,遵医嘱行小量不保留灌肠,配制“1、2、3”溶液时,硫酸镁、甘油和温开水的量分别为
A、30ml,60ml,90ml
B、30ml,90ml,60ml
C、60ml,30ml,90ml
D、60ml,90ml,30ml
E、90ml,60ml,30ml
答案:A
2.患者李某,女性,30岁,妊娠7个月,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提示该患者可能处于
A、妊娠压迫
B、气温过高
C、饮水量过多
D、泌尿系感染
E、食用过咸食物
答案:D
3.患者李某,女性,42岁,乳腺癌根治术后24小时未排尿,下列措施不妥的是
A、行导尿术
B、给予利尿剂
C、热水袋敷下腹部
D、用温水冲洗会阴部
E、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
答案:B
4.患者,男,67岁,长期尿失禁,遵医嘱行留置导尿,插导尿管时,应提起阴茎与腹壁成
A、15°角
B、30°角
C、45°角
D、60°角
E、90°角
答案:D
5.患者李某,女性,28岁,慢性细菌性痢疾,遵医嘱行0.5%新霉素保留灌肠,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A、操作前嘱病人先排便
B、病人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
C、肛管插入直肠7~10cm
D、液面与肛门距离30cm
E、嘱病人保留药液1h以上
答案:C
6.患者,男性,67岁,术后3天未排气,诉腹胀,遵医嘱予肛管排气,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A、肛管插入直肠约15~18cm
B、排气橡胶管要插入水瓶液面下
C、橡胶管留出够翻身的长度
D、排气不畅时可按摩腹部,以助排气
E、保留肛管1小时左右,以便充分排气
答案:E
7.患者林某,男性,82岁,习惯性便秘,遵医嘱行小量不保留灌肠,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可选用“1、2、3”溶液
B、灌肠液温度调至38℃
C、灌肠筒液面距离肛门40~60cm
D、肛管插入直肠约7~10cm
E、灌肠后嘱病人保留溶液10~20min再排便
答案:C
8.患者,女性,50岁。风湿性心脏病。3周前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手术后引起急性肾衰竭,24小时尿量为75ml,该患者的排尿状况属于
A、尿失禁
B、尿潴留
C、少尿
D、尿闭
E、多尿
答案:D
9.患者男,45岁。因尿急、尿频、尿痛就诊。医嘱做尿培养,患者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好,护士留尿标本的方法是
A、随机留尿
B、收集12小时尿
C、留取中段尿
D、收集24小时尿
E、留晨起第一次尿
答案:C
10.患者,男,近一周大便次数增加,每日12次左右,便中带血及黏液,呈果酱样,医嘱给予粪便标本采集,应将该患者便标本置于
A、培养管
B、普通便盒
C、加盖的便盆
D、加温的容器
E、无菌蜡纸盒
答案:D
三、A3/A4型题
(1-4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28岁。体温39.5℃,遵医嘱行灌肠降温。
1.液面距肛门的高度和肛管插入直肠的深度分别为
A、20~30cm;5~7cm
B、20~30cm;7~10cm
C、40~60cm;5~7cm
D、40~60cm;7~10cm
E、40~60cm;15~18cm
答案:D
2.灌肠时观察病人反应,下列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如液体流入受阻,可降低灌肠筒高度
B、如液体流入受阻,可拔出肛管重新插入
C、如病人有便意,可降低灌肠筒高度
D、如病人有便意,可拔出肛管
E、如病人出现脉速、出冷汗,可放慢速度
答案:C
3.灌肠完毕应嘱病人保留溶液的时间和测量体温的时间分别为
A、5~10min;排便后30min
B、5~10min;排便后1小时
C、30min;排便后5min
D、30min;排便后30min
E、30min;排便后1小时
答案:D
4.应选用的灌肠液是
A、4℃生理盐水~0ml
B、28~32℃生理盐水ml
C、39~41℃肥皂水ml
D、28~32℃生理盐水~0ml
E、39~41℃肥皂水~0ml
答案:D
四、B型题
(1-3题共用选项)
A.淡黄色
B.黄褐色
C.酱油色
D.乳白色
E.红色或棕色
1.肉眼血尿呈
2.胆红素尿呈
3.发生溶血反应时,尿液颜色呈
答案:EBC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A1型题
1.清除或杀灭物品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清洁
E、抑菌
答案:B
2.使用燃烧法消毒灭菌时,正确的操作是
A、锐利刀剪可以用燃烧法
B、燃烧时需远离氧气装置
C、燃烧前容器应先用消毒液浸泡
D、在燃烧中可随时添加酒精以提高灭菌效果
E、搪瓷类物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燃烧法
答案:B
3.下列关于煮沸消毒灭菌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品应全部浸没在水中
B、物品的盖子或轴节应该打开
C、煮沸法不能用于消毒橡胶类物品,以免高温使其变软
D、玻璃类物品用纱布包好
E、大小相同的物品不能重叠放入
答案:C
4.灭菌效果最可靠的物理灭菌法是
A、燃烧法
B、煮沸消毒法
C、紫外线照射法
D、日光暴晒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答案:E
5.无菌持物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A、可以夹取任何无菌物品
B、到远处夹取物品应持无菌持物钳速去速回
C、取无菌持物钳时钳端无需闭合
D、钳端向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域
E、手术室及门诊换药室使用均应每日消毒一次
答案:E
6.使用无菌容器正确的操作是
A、盖的内面朝下,以便放置稳妥
B、物品取出后,未污染的物品可以放回
C、手握容器边缘,以便持物牢靠
D、开盖30分钟内盖好,以免污染
E、手指不可触及容器内面
答案:E
7.使用避污纸正确的方法是
A、掀开抓取
B、用镊子夹取
C、戴手套后拿取
D、经他人传递
E、从页面中间抓取
答案:E
8.穿脱隔离衣时要避免污染
A、领子
B、胸前
C、背部
D、袖子的后面
E、腰带的以下部分
答案:A
9.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口罩应注意
A、口罩用后应取下,将污染面向外对折
B、一次性口罩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
C、纱布口罩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
D、每次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后应立即更换
E、口罩不带的时候可以将污染面向内挂在胸前
答案:D
10.流行性脑膜炎应采取的隔离种类是
A、呼吸道隔离
B、昆虫隔离
C、血液-体液隔离
D、严密隔离
E、接触隔离
答案:A
11.下列疾病需要严密隔离的是
A、霍乱
B、乙型肝炎
C、破伤风
D、疟疾
E、斑疹伤寒
答案:A
12.浸泡纤维胃镜宜用的消毒液是
A、0.1%苯扎溴铵
B、0.2%过氧乙酸
C、70%乙醇
D、2%戊二醛
E、碘伏
答案:D
13.应给予保护性隔离的患儿是
A、肾小球肾炎婴儿
B、上呼吸道感染婴儿
C、缺铁性贫血患儿
D、腹泻婴儿
E、早产儿
答案:E
14.在传染病区内属于半污染区的是
A、值班室
B、病区内走廊及病区化验室
C、层流监护病房
D、病区外走廊
E、配餐室,更衣室
答案:B
15.传染病区护士完成隔离患者的操作后,对于隔离衣的悬挂正确的描述是
A、挂在更衣室,清洁面朝外
B、挂在配药室,清洁面朝内
C、挂在病室,清洁面朝外
D、挂在内走廊,清洁面朝外
E、挂在外走廊,清洁面朝外
答案:D
16.采取昆虫隔离的疾病中由螨传播的是
A、疟疾
B、乙型脑炎
C、回归热
D、流行性出血热
E、斑疹伤寒
答案:D
17.关于传染病区的隔离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A、病人的书信经熏蒸消毒后方可带出病区,人民币除外
B、病房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干燥干净的脚垫
C、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视为污染,落地的物品除外
D、需送出处理的物品,置入污物袋内有明显标记
E、分泌物、培养结果阴性后,便可以自行解除隔离
答案:D
18.关于传染病室的终末消毒处理错误的是
A、关闭病室门窗,用消毒液熏蒸或用紫外线照射
B、打开门窗通风,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
C、患者病服清洗后进行消毒
D、床垫、棉被及枕芯用日光曝晒
E、体温计用消毒液浸泡,血压计、听诊器进行熏蒸
答案:C
19.医院的Ⅰ类环境的空气消毒适用于
A、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B、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
C、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
D、传染病科及病房
E、急诊室、化验室
答案:A
20.医院用品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程度,呼吸机管道属于
A、无危险性物品
B、极度危险性物品
C、高度危险性物品
D、中度危险性物品
E、低度危险性物品
答案:D
二、A2型题
1.李某,男性,26岁,腿部外伤后发展为气性坏疽,消毒其换下的敷料的最佳方法是
A、75%酒精浸泡
B、燃烧
C、微波消毒灭菌
D、高压蒸汽灭菌
E、煮沸
答案:B
2.护士小李在为患者张某行导尿术时,发现手套破裂,她应该
A、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裹好
B、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手指操作
C、立即更换无菌手套
D、再套上一副新的无菌手套
E、用酒精棉球擦拭破裂处
答案:C
3.张某,男,32岁,急性甲型肝炎住院,此时的护理措施不妥当的是
A、接触病人应穿隔离衣
B、病人的排泄物倒入马桶中冲洗
C、护理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D、给予低脂肪食物
E、病人剩余的饭菜可用漂白粉混合搅拌后倒掉
答案:B
4.患者,男性,26岁,低热、乏力、盗汗2周。经X线胸部检查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收入院抗结核治疗。关于疾病防治,护士的正确操作应除外
A、患者痰液用漂白粉搅拌,静置2小时后倒掉
B、在病室不与患者直接接触时,护士可不戴口罩
C、病室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
D、需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E、给予异烟肼、链霉素治疗
答案:B
5.患者,男性,19岁,低热、呼吸困难、胸痛就医,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痊愈出院,对其携带的收音机拟采用的消毒方法是
A、电离辐射消毒
B、高压蒸汽灭菌
C、日光暴晒
D、环氧乙烷消毒
E、紫外线照射消毒
答案:D
6.带教老师指导实习生小舞进行手消毒操作时,需要指正她操作的选项是
A、浸泡法时消毒液要浸没肘部及以下
B、反复两次,共刷手2分钟
C、刷手完毕,手刷置于固定容器中
D、流水洗手时,腕部要低于肘部
E、用小手巾自下而上擦干双手
答案:E
7.患者女,15岁,因麻疹入院治疗。护士长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同学探视较多,应对其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严密隔离
B、接触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肠道隔离
E、保护性隔离
答案:C
三、B型题
(1-3题共用选项)
A.4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7天
E.14天
1.手术室的湿式保存法无菌持物钳的有效期为
2.用干燥容器存放的无菌持物钳,其有效期为
3.无菌溶液开启后,其有效保存期为
答案:BAB
购课请添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