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病毒性肝炎更多的表现形式是患者口中的“小三阳”“大三阳”,即为大众所知的乙型肝炎。其实,病毒性肝炎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通常甲型和戊型病毒感染后会导致急性或爆发性肝炎,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病毒可以被清除,而丁型肝炎病毒是一个有缺陷的病毒,所以要和其他类型肝炎病毒一起感染,并不能单独被感染。最后的两个———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两者的感染均可以导致急性肝炎,但是更多的是演变为慢性感染,尤其是丙型病毒感染,绝大数感染患者(80%-85%)自身不能清除病毒并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长期的肝脏慢性炎症反复损伤再修复,最后出现了大众所熟知的肝硬化,甚至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现在就让我们来近距离了解一下丙型肝炎。
一、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
第一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导致的肝炎诊断是在年,时至今日,丙型肝炎病毒已经因为在全球范围内超过1.7亿患者感染,而成为一个重大的卫生健康挑战,同时每年新发病例在3.5万左右。这个病毒有6个亚型,分别是1、2、3、4、5及6型,每一个类型在全球分布情况不同,在亚洲主要是3和6型流行,在中国,1b和2a型较为常见,6型主要分布在港澳地区。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总结为三种,(1)经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2)性传播;(3)母婴传播;(4)部分感染者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和共用餐具之类一般不传播。
二、怎样给丙型肝炎下“判书”
临床上,丙型肝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诊断:
(一)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1.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2.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3.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RNA阳性。HCV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RNA持续阳性者。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二)慢性丙型肝炎1.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2.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3.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同时,诊断丙型肝炎的两个实验室检测,即抗-HCV抗体和HCVRNA(核酸)的阳性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赢得丙型肝炎的“胜利”
近几年,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因为新型药物开发的成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干扰素(IFNα)加利巴韦林的经典治疗方案更变为使用DAAs(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见下图中治疗方案及效果的变化,由于药物进口审核问题,虽然在丙肝治疗方案已经更新,但是DAAs目前还并未能正式进入中国内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亦可以为广大中国内地丙肝患者带来了福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