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患者小英康复出院的日子,此时,距离中考还有40天,距离她发病离开学校,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小英的妈妈说,多亏医院(以下简称省一院)急诊内科的医生护士,孩子才又能拿起了画笔。看她的笑靥如花,再看她的生花妙笔,你是否能够想象年仅15岁、罹患重病、瘦小的她经历了怎样的病痛折磨。
两个月前,小英无明显诱因出现了咳嗽,咳痰和发热,继而颜面,眼睑和双下肢的水肿,伴随脱发,外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经过一系列治疗后,症状反反复复,病情没有根本缓解,在来省一院前一天还出现了加重的情况,呼吸困难伴随咯血。为求进一步的诊治遂转至省一院,到急诊科后,严重的病情让值班医师当机立断将她收入了急诊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以下简称加强治疗病房)。入院相关检查后,情况非常不容乐观,考虑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爆发、大咯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狼疮性肺炎,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多发性浆膜腔积液,低蛋白血症。
病情是危重的,而且外院已经给予了常规的治疗方案,不但效果不佳,还出现了狼疮爆发的情况,如何调整治疗,又如何防止出现新的并发症,都是摆在加强治疗病房医护人员面前的难题。在急诊内科邓元友主任和王毅主任的带领下,急诊重症团队认真的查房,仔细的讨论,多学科联合诊疗。护理人员格外的关照这个小妹妹,密切观察她的病情变化,无微不至的关心,消解她的紧张情绪。治疗这样的病情当然没有那么容易,二重感染、心衰、脏器功能不全等等状况接踵而来。激素、免疫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冲击,应用新技术多次进行床旁血液净化免疫吸附治疗。每一项特殊治疗的实施,每一次病情变化,无不让人为她捏把汗。还好足够坚强的小女孩都挺过来了。
小英住在急内加强治疗病房里的21天,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不过是日复一日班次的轮替,一拨又一拨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其间有治愈康复出院的,有不幸病重不治离开人世的,生与死总是在重症加护病房里上演。起初,不过因为她的年幼,医护人员对她格外关照一些,接触多了,才更觉出她的可爱坚强和乐观。床头的小桌上,有她写给她妈妈的“信”:“我想吃炸洋芋;我想吃凉虾,学校旁边买的那家;我想吃凉面,面条煮了放凉拌了油的那种…...”满满的一页,吃货本色,让人不禁莞尔,纸的背面,画满了胖大星,佩奇和各种音符,看得出来,有点画画的功底。她的父母告诉我们,小姑娘刚参加了艺考,成绩很不错呢。大家不知不觉心里又多了一点怜惜。
重症监护室是忙碌的,充斥着各种治疗,护理和抢救,她就静静地看着给她的书,《永不放弃》,《读者》;每天的治疗结束,她都会拿出她的画笔和纸张,开始她的创作;即使因为使用了利尿剂,小便频多,她也是每次都礼貌的喊姐姐,阿姨,不厌其烦;因为治疗的需要,这个测血糖都怕疼的小姑娘,留置了中心静脉和透析管路,交代过她要小心脱管,每次翻身拍背,她都无比的配合。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医护的精心治疗护理下,在小英父母对医护人员无比的信任和配合中,小英的病情一点点好了起来,咯血消失了,呼吸困难缓解了,感染控制住了,全身的浮肿明显减轻了,关节疼痛消失了,灿烂的笑容再次绽放在小英全家的脸上。
出院前夕,小英反复说我会想念你们的,想了又想,这位可爱的小患者要了纸和剪刀,用心给医护人员设计了签名。出院的那天,小英的爸爸送来了鲜花和女儿精心制作的书信,并合影留念,感谢医生护士的再造之情。这位坚强的父亲,从未在女儿面前流露过悲伤和失望的情绪,真正给女儿做了最好的榜样。在病情最危重的时候,充分给予了医生信任和授权,真实书写了医患携手共抗病魔的佳话。
小病患稚嫩的笔迹,用心的制作,真诚的感谢和祝福,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一不感动落泪。我们祝福小英能够早日康复,考上理想的学校,为更多的人书画美好明天。
那片落叶,敌不过秋霜的呼唤,而空中的云,却依旧在那,散去也曾归来。正是花开的季节,灿烂等着你。我们想说,病患们,不要怕,因为,我们与你同在!
审核:黄苏
供稿/供图:急诊内科
排版:戚文娅
合作/投稿/意见/建议邮箱:
qq.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