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厦门家长注意,谨防春季流行病”
文:希予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最近气温多变,
家长们要注意,
很多病毒找上门来,
已有省份停课!
据武汉晚报报道,
湖北武汉一个爸爸的家长群
发了这样的通知:
据了解,这次停课是因为,
这种流行病又到了高发期,
还是有很多小朋友“中招”,
它就是令很多家长害怕的
——腮腺炎!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当发生病毒感染时,会引发炎症反应,并导致脸部发生明显的肿胀变形。主要发生于儿童与青少年,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发生爆发、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病人是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以是直接吸入,或是患者公用器具和餐饮工具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它有哪些症状?流行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腮腺炎患者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间断性。
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可自愈。尽管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病变在腮腺,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感染,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炎症和肿胀)。
某些并发症可因无腮腺的肿大而误诊,只能以血清血检测确诊。常见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并发症、生殖系统并发症以及胰腺炎、肾炎等。
流行性腮腺炎虽是常见病,
但如果没有及时就医,
后果可能很严重!
据报道,今年1月家住湖北武汉东西湖的6岁男孩鹏鹏(化名)左侧耳垂下方脸上长了个小鼓包,体温达到39℃,还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鹏鹏奶奶感觉他的症状像“痄腮”(流行性腮腺炎的俗称),认为过几天就能好转,便只带着鹏鹏在附近的诊所进行了简单诊治。
10天过后,鹏鹏“痄腮”好转,但鹏鹏妈妈发现,她好几次叫鹏鹏他都听不见,而且看电视的声音也被他调得特别大。
去医院就诊后发现鹏鹏左耳中度耳聋。医生表示鹏鹏听力受损,正是因为病毒侵袭了听觉神经。
此前还有过报道,30岁的汉口男子小超和妻子结婚一年多,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妻子却一直没怀孕。经详细检查,原来也是“腮腺炎”惹的祸。
得了流行性腮腺炎怎么办?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约2周时间内具有高度传染性。
家长或老师发现孩子有双侧或一侧耳垂下肿大、疼痛、发热、咽痛等症状一医院就诊,不可让其带病上课,不可隐瞒病情,以免耽误病情和传染给他人。
在发病期间,患儿必须隔离治疗,多饮水、适度户外晒晒太阳、居室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生活用品等要采取暴晒等方式进行消毒。
合理安排饮食,急性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加重肿痛,症状好转后可吃一些促进唾液分泌的食物以促进腮腺功能恢复。
每天用温盐水漱口、认真刷牙,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患儿痊愈后方可再次上学。若在发病期间未出现并发症,则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大约2周内逐渐恢复健康。
如何预防?1、接种疫苗
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疫苗;对易感人群采用“腮腺炎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腮腺炎疫苗一般建议接种两剂,接种第1剂疫苗1年后,15%的儿童抗体消失,接种第2剂疫苗后,95%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宝宝18月龄时接种1剂国家免疫规划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在4-6岁时再自愿、自费接种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两剂次接种间隔≥12个月。建议所有适龄儿童都应该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健康保护才会持久!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饭前便后、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3、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没有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孩子,在流行季节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场所,避免与腮腺炎患儿接触。一旦接触了患者,应该检疫21天,此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发热、腮腺肿大及疼痛等症状。
小鱼君在此提醒家长
春季乍暖还寒
一些流行病让人防不胜防
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
孩子身体不适要及时带去就医
┃图文来源:广州日报、厦门疾控、河北青年报、武汉晚报、十堰晚报、人民日报、扬子晚报、广州卫健委、健康中国等
┃商务合作
┃转载授权请联系u
今日热帖推荐
鹭岛生活
《又有人在厦门买芒果被坑了》
猛戳下方查看今日热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