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候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苍蝇、蚊子、蟑螂、老鼠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期,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源、食物、环境,容易生病。天气炎热,人的体能消耗量大,喝水多减弱胃肠功能和抗病能力,也易致病。常见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发病初期有微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或轻度腹泻,发热的同时或在1-2天内身体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成内含透亮液体的小水疱,成为疱疹。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各个阶段,所谓皮疹“四世同堂”,这是水痘的特点。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一般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儿童和青少年都是此病的高发人群,其传染方式一般是飞沫传染,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平均18天。感染后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倦怠等症状,随后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并伴有疼痛,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全程约7~12天。部分男性患者可并发睾丸炎,1/10的人可引发一定程度的不育,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脑炎。
3、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β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和疹后脱屑为特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全身弥漫性粟粒样皮疹,针头大小,称“鸡皮疹”。舌乳头红肿,称“杨梅舌”。脸部发红,口唇周围及鼻尖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皮疹3~5天消退,可见不同程度脱皮,呈米糠样。少数患者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等。
预防小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
2、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3、生活有规律。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劳逸结合。
4、合理安排好饮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5、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肠道传染病夏季食物易变质,当温度升至21℃以上时,细菌繁殖速度加快,35-37℃时细菌繁殖最为旺盛。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该疾病主要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故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有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手足口病、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水、食物、昆虫、接触传播,症状主要有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细菌在体内大量生长繁殖,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小措施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生水,不吃变质食物,瓜果应洗净,不吃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饮用水、垃圾管理,同时注意灭鼠灭蝇。
4、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当发现腹痛、腹泻、发热等异常症状时,医院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