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病。病变类型包括局灶节段性病变、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系膜增生性病变、新月体病变及硬化性病变等。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严重高血压或者肾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多在上呼吸道感染1~3天后出现易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可转为镜下血尿,可伴有腹痛,腰痛,肌肉痛或低热,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尿异常,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少数患者有持续性肉眼血尿和不同程度蛋白尿,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
检查1.免疫学检查
50%的病人血清IgA水平升高。37%~75%病人测到含有IgA的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2.尿液检查
蛋白尿定量和分型对IgA肾病病情判断、估计预后很重要。蛋白尿1g/24h者常为轻微及病灶性系膜增生为主。中~重度蛋白尿多为弥漫性系膜增生,常伴新月体及肾小球硬化。血尿:尿RBC形态呈多形性,提示血尿来源是肾小球源性。
诊断IgA肾病的诊断必须要有肾活检病理,必须要有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的结果支持。其诊断特点是:光镜下常见弥漫性系膜增生或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可见系膜区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这是IgA肾病的诊断标志。
预防1.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但病情稳定时,适当的锻炼是必要的。
2.增加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减少感染的机会,一旦出现各种感染,应及时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以及早控制感染。
3.IgA肾病防治的饮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宜多吃水果、蔬菜及优质高蛋白食物,禁辛辣、肥甘厚味,以及霉制品、腌制食品,忌酒。
医院IgA肾病团队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主任医师,医院大院肾内科主任。师从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和广东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黄春林教授。
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肾病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卢富华主任采用病证结合的诊断方法,确定治疗方案,借助现代医学精准的诊断技术和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现代药理、病理等,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进一步提高了对IgA肾病等肾脏病的治疗疗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从广东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杨霓芝教授。
擅长:熟练掌握IgA肾病、慢性肾衰、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原发、继发性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肾穿活检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技术均熟练应用。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张琪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致力于中医经典理论及国家名医经验指导下,灵活使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如不明原因发热,反复不愈感冒、过敏性鼻炎、久咳久泻、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睡眠障碍、汗证、月经不调等;擅长调整各类亚健康状态。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师从广东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黄春林教授、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刘旭生教授。
擅长:擅长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病等肾内科疾病的的中西医诊治;运用中医药配合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
医学硕士、住院医师,师从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刘旭生教授。
擅长:肾内科常见病如IgA肾病、糖尿病肾病、急慢性肾衰等的诊治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
医院大院肾内科护士长,主管护理师。
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病的护理工作,对慢性肾脏病的健康宣教、随访、慢病管理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