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狼疮性肾炎生理
狼疮性肾炎炎症
狼疮性肾炎红肿
狼疮性肾炎治疗
狼疮性肾炎感染
狼疮性肾炎发作

树突状细胞与狼疮性肾炎

1、狼疮性肾炎中的树突状细胞

在狼疮性肾炎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循环中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主要浸润到肾小管间质中,也可定位在肾小球。

研究证明,肾脏发生炎症时,肾脏树突状细胞在肾小管间质中分布的数量和面积均显著增加,CD11b(+)传统树突状细胞亚群浸润定位在肾小球。

在狼疮性肾炎小鼠模型中,发现肾脏内有三种树突状细胞,分别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CD+树突状细胞和CD11bhighCD11chigh树突状细胞,其中CD+树突状细胞在肾炎中显著增多,且抗原提呈能力最强。

2、树突状细胞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是异常活跃的,局部募集的肾脏树突状细胞可加重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发病机理包括肾外和肾内致病机制:

(1)肾外因素包括遗传变异,细胞核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破坏,系统性自身免疫反应。临床上自身抗体的产生是失去免疫耐受的证据。从凋亡中性粒细胞来的核酸物质通过结合树突状细胞表面的TLR7/TLR9,激活INF-a介导的宿主抗病毒防御程序。树突状细胞与T辅助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共同参与了异常的全身多克隆自身免疫反应。

(2)肾内因素涉及外周血循环自身抗体结合肾内自身抗原,局部补体和FcR激活,促炎因子产生,浆细胞在肾内淋巴滤泡分泌自身抗体。主要依赖CX3CR1的肾皮质树突状细胞递呈抗原,在肾脏内刺激T辅助细胞,在肾小球肾炎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认为,肾脏树突状细胞介导狼疮性肾炎的机制可能有两种:

(1)释放促炎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经Toll样受体或CD40L活化的肾脏树突状细胞可在局部释放TNF-a、IL-1b、IL-6和TGF-b,增强炎症反应和促进纤维化发展。

(2)肾脏树突状细胞可迁移到局部淋巴结,向T、B淋巴细胞提呈肾脏自身抗原介导自身免疫反应。

作者:医院临床免疫科李英

敬请公众平台:西京风湿免疫

?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安全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shih.com/lcxsyyz/153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