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病,指以“肾”的病理变化为主要病机疾病总称,其范围远大于现代医学中肾病学科所包含的范畴。
自然界及人体多种致病因素一旦破坏人体平衡,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引发肾脏疾病。从范围上讲,中医肾病概括了现代医学的泌尿系统疾病、部分生殖系统疾病与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多以症状或病理命名,是一种病程较长、缠绵不愈的疑难病;慢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常是多脏腑虚损、气血津液俱虚,常表现为虚实错综互见。慢性肾炎常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略多,病程持续半年至一年以上,根据症状不同,中医将其归属于“水肿”,“眩晕”,“血证”,“虚劳”等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肾脏疾患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首先,我们就来讲讲这三脏之间的相互关联。《素闻.六节藏象论》中提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脏为先天之本,有主司及调节全身津液的功能。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失健运则水液传输失调,易成水肿。脾肾气虚,水湿逗留。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而在人体水液代谢的过程中,脾主水,肺主气,通调水道。脾与肺在运化水液方面息息相关,肺气虚弱时,其宣发肃降的功能失常,水湿停聚在体内,阻碍脾的运化,脾胃受阻,可见腹部胀满,水肿等症。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脏而主水。肺向上、向外布散宣发水液,也向下、向内输送到肾脏。而肺气功能的运行,又依赖于肾脏的调节,因此,肺肾功能失调,也会导致津液代谢障碍而发生水肿。慢性肾炎患者如何调护?
1、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中医说肾为先天之本,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在房事等方面注意节制,注意良好的卫生习惯。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控制蛋白质摄入,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低盐低钠饮食。尤其是出现严重水肿,心衰甚至高血压脑病时,需更加严格控制饮食。
3、适当锻炼身体
运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帮助身体气血运行,所谓气行则血行,气行则能化水,水湿不宜停聚体内。但切记不能过度劳累,以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有氧运动为宜。
4、保持良好心态
情志调达则气舒,抑郁则气滞,且易化热。有碍机体水液代谢,保持乐观心态,稳定自身情绪,更有助于疾病康复。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的精髓。调理机体体质是中医治病的根基。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尿蛋白,中药汤剂治疗能够改善机体状态,减轻现代治疗所致的诸多毒副作用,事半功倍。
李阳
执业中医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师承著名中医学家、三代御医赵绍琴学术继承人彭建中教授及严季澜教授,京城御医学派传人之一。发表多篇肾病相关论文,在临床上深得其师真传。在治疗肾病及内科杂病方面方法独到,疗效显著,深得患者好评。擅长主治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盂肾炎、紫癜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坐诊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日白天
“良济和”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