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狼疮性肾炎生理
狼疮性肾炎炎症
狼疮性肾炎红肿
狼疮性肾炎治疗
狼疮性肾炎感染
狼疮性肾炎发作

重要提醒静脉穿刺,这几点必须注意

医院订阅哦

1

病例简述

患者女,3岁,以“间断发烧,皮疹1年11月余,再发皮疹20余天”为代主诉,以“1.血小板减少查因2.系统性红斑狼疮3.狼疮性肾炎”为诊断于年4月25日凌晨收住院。

患儿于1年前受凉后间断出现发热,随之背部、臀部及四肢末梢出现皮疹,无明显瘙痒,压之可褪色,不高出皮面,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期间先后给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4次,经治疗病情好转。

1天前患儿双下肢及双足再次出现皮疹,医院查血常规:血小板,23×10^9/L;尿常规,蛋白1+,遂入我院。

患儿于年4月25日凌晨行右上肢静脉采血时,穿刺处出现皮下血肿,立即给予加压止血,评估血肿面积约4cm×5cm,(以腕上6cm处做标记测量前臂围18cm,测量健侧同一位置前臂围约16cm)。

血管外科急会诊指示:给予加压包扎处理,大于24小时,同时观察血肿变化,待患儿血小板正常后,建议超声引导下皮下置管,进行引流冲洗,促进血肿吸收。急查床旁彩超示:右侧腋动脉、桡动脉未见明显异常,未见新鲜出血,皮下血肿未再增大,年4月26日,患儿血肿处皮肤较前变软,因加压包扎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前臂肿胀加重,约19cm。

4月27日加压包扎去除后评估血肿面积约3cm×3cm,血肿处皮肤较前变软,肿胀减轻,测前臂围约18cm,患儿未诉不适,同时血肿处给予喜疗妥软膏涂抹及芒硝外敷。

后每天给予同样方法局部外敷3-4次,血肿面积较前逐渐减小,5月7日查体血肿完全消失,测量前臂围与健侧同一位置相同。

年5月14日,复查血常规回示血小板计数×10^9/L,右上肢穿刺处见一直径约8cm×8cm黄绿色瘀斑,其余未见异常,给予办理出院,5月21日电话随访示瘀斑面积缩小,5月28日瘀斑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2

分享理由

小儿静脉穿刺后的皮下淤血和血肿,由于体征表现清楚,常常会对患者及患者家属造成精神上的不适,会给医疗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小儿静脉穿刺护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血小板减少等一些血液指标异常、病情特殊的患儿,采血前、采血时、采血后要做好一系列的评估、观察,是安全静脉采血的重要保证。对于采血中出现的血肿,第一时间的紧急处理是对患儿预后的基础。

针对此次抽血导致血肿的原因有:

1.患儿血小板减少,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凝血时间的延长。

2.操作不当:进针速度过快或过慢,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

3.压迫止血面积太小,抽血时采血针不仅要刺破皮肤,还要扎入静脉血管,所以皮肤表面的针眼并不一定与血管壁上的针眼在一个点上,按压时仅用一根手指不能保证有效按压。

4.患儿血管较细,哭闹不配合,反复穿刺引起血管损伤,影响穿刺点的准确按压,导致静脉压增高,穿刺点愈合后再出血,按压力度不够。

5.儿童血管不易查找,穿刺时可能会误入动脉。

6.袖子勒得过紧,采血后上臂衣服太紧,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可能会引起渗血。

3

解决之道

1.抽血过程中穿刺处出现皮下血肿,立即拔针并给予加压止血,同时安抚患儿及家属情绪。

2.紧急行床旁彩超及会诊,帮助准确评估出血部位情况并给予指导意见:给予加压包扎大于24小时。

3.避免压迫患儿患肢,动态观察血肿远端皮肤肤色是否红润,皮温是否正常。

4.取同一位置每日测量前臂围,血肿处皮肤给药喜疗妥软膏局部涂抹,芒硝局部外敷,两者交替应用,促进血肿吸收。

5.患儿血小板低下:13×10^9/L,避免患儿哭闹及剧烈运动,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血肿消退情况。

6.复查彩超和血常规。

7.复查血常规,根据血小板计数情况给予申请血小板,丙种球蛋白输注等对症支持治疗。

4

反思总结

责任护士一定要加强责任心,对患儿进行采血前一定要结合患儿家长的主诉、患儿所表现的症状、原有检查结果等进行评估,理清患儿采血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预防意外的发生。为患儿采血时,应充分考虑并做好以下工作:

1.血小板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皮下出血,出血得不到控制,可引起持续性出血,甚至发展失血性休克。

2.采血后用棉签按压穿刺点及其上2cm的范围3-5分钟,并高举上臂使静脉血更好的回流。有出血倾向的患儿由于血管脆性大,血液凝固差,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10-15分钟,甚至更长。

3.对血小板低的患儿严禁选择动脉抽血,抽静脉血时应延长按压时间,不能看到表皮不渗血就停止按压,可能因皮下渗血造成淤青。

4.误入动脉时,应立即拔出针头,拔针后局部按压止血,按压位置要正确,因穿刺进入皮肤,至血管有一定的距离,拔针后只按压穿刺部位,仍有继续形成血肿的可能。

专家点评

张淑香

中医院内科1病房护士长,硕士研究生,北京护理学会静脉输液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北京护理学会肿瘤专业护士临床教学老师。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审稿专家

本文介绍了一例血小板低下的患儿抽血后皮下淤血引起前臂水肿,经护士积极妥善处理后血肿吸收的案例。

案例叙述条理清晰,在简单介绍患儿病情后,描述了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处理措施。护士抽血发现皮下血肿后,立即按压止血,评估血肿面积,请血管外科会诊并行B超检查。一般情况下如能明确皮下血肿的原因可请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会诊,也不必要进行B超检查。但对于严重的皮下血肿案例,或者患者和家属因此非常焦虑的情况下,以上措施均可考虑。经过加压处理后,出血已经得到了控制,之后使用能够促进血肿吸收的外用药,使血肿吸收,前臂肿胀得到了缓解。反思与总结的部分,作者写到要重在预防,尤其是对于血小板低下的患者,正确按压的同时还要延长按压时间,方能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

此案例在临床中比较少见,本文条理比较清晰,有一定的实用性。通过作者的介绍与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血小板低下患者皮下血肿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婧,全凤琼,吴春磊.血小板减少常见出血部位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1-23.

[2]古力巴哈而.塞莱婴幼儿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体会〔J〕.智慧健康,-09-15.

[3]董丽丽.浅析静脉采血后按压穿刺点的方法与皮下瘀血关系[J].中国保健营养,,28(13):82.

[4]柴璐.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对策分析[J].饮食保健,,4(20):-.

[5]许丽炜,金爱云,蔡芳辉.低血小板患者穿刺处有效止血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与康复,,17(6):-.

[6]李清芬.探讨静脉采血后按压穿刺点的方法与皮下瘀血的关系[J].中国保健营养,,27(14):-.

[7]翁凤玉.静脉采血按压止血方法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4(11):,.

[8]朱仲丽,傅晓,张文琪,韩庆莲.主动干预对儿童采血配合度和皮下血肿形成影响的效果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38(10):-.

作者:李亚蒙

单位:医院郑东院区

图片:作者提供

感谢作者来稿!

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shih.com/lcxsyhz/9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