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军医学博士,儿内科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医院感染科工作至今,年9月至年3月赴加拿大进修儿童感染性疾病。致力于儿童感染传染性疾病及肝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诊治小儿感染病、传染病和肝病,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上海专家) 温暖的春天带来了生气,同时也让家长操碎了心,只因为万物萌生的春季也是各种传染病肆虐的季节。春季到来,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由于抵抗力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害。 医院院长助理、上海专家、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沈军介绍,春季儿童易患流行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麻疹、猩红热等。 沈军建议,像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已有疫苗的,应尽快带孩子去注射疫苗。同时,应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特别是手部卫生,要勤洗手。此外,也要注意饮食习惯,春天的日常饮食应清淡可口、易消化。手足口病:饭前便后勤洗手
前几日,林女士家3岁的宝宝发烧了,还有点咳嗽、流鼻涕。一开始,林女士的家人以为是感冒,喂孩子吃了些感冒药。结果,一两天后孩子不但没有好转,而且嘴里长了好多包,破了后溃疡,孩子也吃不下饭。林女士的医院检查,医生确诊孩子是患上了手足口病。
沈军介绍道,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一般来说,每年的4月-5月会达到发病的高峰,易在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唾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餐具等而传播。”沈军表示,“患上手足口病的部分儿童可能会有发烧、咳嗽、头痛、流鼻涕等症状。在儿童患者发热1天-2天之后,会在患者口腔及唇内看到疱疹,疱疹破后会溃疡,而且会很疼,孩子会出现哭闹、不吃饭、流口水等现象。”
沈军提醒,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防治的关键是要注意卫生,早发现早治疗。平时,孩子的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东西要每天消毒,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同时,饭前便后要勤洗手。
腮腺炎:少吃酸辣食物薛先生家的儿子生病了,一直说喉咙痛、发冷,过了一两天,孩子一边脸肿起来了,吃饭时疼得不行。经医生检查,孩子是得了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儿童中多见。主要经呼吸道传播,说话、咳嗽、打喷嚏均可传播。”沈军说,这个病起病急,常先出现一侧腮腺肿胀、疼痛,咀嚼和吃食物时疼痛加剧,可波及对侧腮腺,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肿大,甚至延及颌下腺。
沈军告诉记者,腮腺肿期间可有发热、头痛、寒意、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可引发脑炎及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肾炎等并发症,因此,及时治疗,做好个人卫生很关键。
沈军建议,腮腺炎患者一旦被确诊,应立即进行呼吸道隔离治疗,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同时,要合理调节饮食,在急性期,应吃流质、半流质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少吃酸辣刺激性食物与不易消化的多脂类食物。
水痘:远离公共场所上周,刘先生家的孩子先是发烧,随后全身起了疹子,疹子逐渐变成水疱,浑身疼痛发痒。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诊断孩子得了水痘。刘先生想不明白的是,孩子以前打过疫苗,怎么还会起水痘?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一个班里如果有一个孩子得了水痘,班上不管得没得过水痘、打没打过疫苗的,都有可能被传染。”沈军说。
沈军解释,发过水痘不代表“终身免疫”,不排除二次感染的可能。而水痘疫苗是接种一剂可能只有90%左右的保护率,水痘疫苗需要接种两剂,有效保护一般10年-15年。“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随后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形水疱。”
沈军提醒,水痘流行期间,未患过水痘的孩子应少去公共场所,平时要注意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注意家庭和个人卫生,勤换衣服、晒衣被、洗手。
猩红热:常开窗通风换气这两天,赵女士的儿子先是呕吐,接着发烧到39℃,随后又出现了皮疹,舌头发红。经诊断,孩子这是染上了猩红热。
沈军介绍,这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感染猩红热之后,通常会出现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等症状,在舌头表面可见“杨梅舌”。
沈军建议,确诊患上猩红热后,要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一般需要2周,若咽拭子培养阴性,才能解除隔离。患者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
晨报记者蔡樱柳
新媒体编辑洪珊珊
厦门日报社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