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会导致关节畸形的慢性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双手、腕、肘、踝和足关节的疼痛、肿胀及晨僵。患者除了关节症状,还可出现发热、贫血、皮下结节、血管炎、心包炎、肺损害及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血清中可查到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角蛋白抗体及抗环状瓜氨酸多肽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未经正规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最终会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患者的日常生活都需要人协助,甚至终日不离床褥,不能动弹而极度痛苦。
为了帮助和鼓励经专业医师确诊需要益赛普?治疗的中度及重度类风湿关节炎、18岁及18岁以上成人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坚持科学的持久治疗以获得显著疗效,减轻患者疾病痛苦,减少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于年11月发起了“益+希望-白求恩?益赛普?公益捐助项目”,并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该项目的执行管理工作。依据项目志愿医生专业的医学诊断及公益捐助流程,将捐助药品发放给符合项目医学条件与经济条件的患者,让他们得到更持久和有效的医学治疗。
那么作为风湿科的医生们,又是如何为患者们确诊的呢?今天带大家走进科室,看看医生们都用哪些标准来进行诊断。
(一)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认为以下7项中满足4项以上,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
1、晨僵
——发病超过6周,每天醒来持续1小时以上;
2、多关节炎
——发病超过6周,超过3个以上的关节出现肿胀积液;
3、手关节炎
——发病超过6周,手腕手掌或手指根至少1处关节肿胀;
4、对称性关节炎
——发病超过6周,身体双侧相同关节区同时受累;
5、类风湿性结节
——观察到在关节伸侧、关节周围或骨突出部位的皮下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
——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阳性;
7、影像学检查阳性
——X线等检查见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或骨质疏松。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控制可谓关键一步,对病人的晚期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
江湖地位稳固、使用广泛
(二)
就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
因此,年,美国和欧洲推出了一个新的诊断标准,采取打分的方式,获得6分以上的则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
1、受累关节
2~10个大关节1分,1~3个小关节2分,4~10个大关节3分,超过10个关节5分;
2、实验室检查
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出现阳性得2分,出现强阳性得3分;
3、持续时间
——发病超过6周,手腕手掌或手指根至少1处关节肿胀;
4、急性期抽血检查
C反应蛋白(感染指标)和红细胞沉降率,出现异常得1分;
#年,美国和欧洲推出的新诊断标准(结合关节改变进行早期诊断)#
更加准确、避免漏诊
(三)
随着新世纪以来,我国对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