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颗种子,到一棵树
从一棵树到一艘船,再到一件家具
数百年的时光
于静默中远去
岁月之痕,留下的是生命的传奇
老船木的华丽转身
随着机器动力和钢制渔船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老旧木船,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旧船拆卸下来的船木板块,都是经过海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浸泡,早已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满是斑驳的锈斑。岁月,在它上面走过的痕迹,清晰可见。
经过技艺巧妙的工匠之手,去其糟粕,手工打磨修饰之后,再由设计师设计,就实现了它的华丽转身,成为具有独特意义的船木家具。它是实木家具界的特立独行的代表。
经过长时间风雨洗礼,和海水浸泡过后的船木,它有着更多普通木材所不具备的功能。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比一般木材沉重很多。这些船木家具普遍具有防水、防虫、耐高温、抗腐蚀等功能,质地更加坚硬、不易开裂和变形。在一些地区,船木家具还有辟邪与吉祥的含义。
堪用的只有大型海船船木
船木家具使用的旧船木,多是清朝末期民国初期,留下来的大型海船的船木。而能够胜任造海船使用的木材,多为红荆木、金油檀、泰柚、铁力木、石头椎、坤甸、抄木等坚硬并且耐风吹日晒,耐潮耐磨的木材。我国沿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使用的船木,大都以本地杂木为主,含水量大,不堪大用。而东南亚的船木材质大都是坤甸,铁力木,菠萝格,做家具十分理想。
红荆木在被砍伐的时候,会流出红色的液体,当地人认为它有灵性。海南人多供奉它以做镇宅之用;泰柚,则是钢琴琴壳和老式照相机壳子的原料;缅甸铁樟木千年不朽,百虫不侵;泰梨木现在接近绝种,据历史记载,它可以随温度和湿度而变换颜色;紫荆木的纹理最漂亮,木质坚硬可以制作轴承。这些树种,现在或濒临灭绝,或罕见不可得,而这些,就是老船木。
坚硬耐磨纹理漂亮
老船木纹理清晰酣畅,结构自然质朴,棱角饱满健润,质感厚重大气,富有强烈张力。
木中沟壑和孔洞,恰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然设计元素,利用起来,更能体现老船木的沧桑本色,和自然之美。越粗糙的木头,做出的东西就越是精细,让人看上去很朴拙、很沧桑,但坐上去、摸起来,又感到亲切。
一块废旧破烂的老船木,需要经过拆解、分类、去水分、选料、去钉、设计、下料、打磨、组装、细磨、最后上漆或上蜡,才能完成,中间的艰辛,没有多少人知道。
老船木,在深山老林,历经百年以上的生长、修炼。造成船只之后,又漂洋过海,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浸泡冲压,遇到过无数风浪与险阻。当它回归大地时,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老船木如影像机,记忆着山林的美,村落的歌,汪洋的心情。老船木又如修行者,遍尝甘苦,沉稳坚强,波澜不惊,每一次面对,我们似乎都可以听到,它赤诚的心跳,和曾经的故事与沧桑。
每件船木家具都来之不易
制造每一件船木家居,都非常艰辛。老船钉有的在表面能看到,有的看不到,表面看不到的老船钉,要借助金属探测器来扫描,如果处理不干净的话,那么会使后面制作过程中,对工具造成致命的伤害。
一般新拆解的老船木,是不能够直接使用的,因为新拆解的含水量过高,制作前需要经过足够的时间自然风干,若是不去除水分、会造成老船木家具开裂现象。
然后是纯手工打磨。老船木硬度高,打磨比较费力,这也是老船木家具制作过程最为重要和辛苦的过程。打磨不好,就会影响老船木家具整体档次,
将打磨好的老船木开好卯榫,进行组装,这对木工来说是一件很吃力的活,因为老船木实在是太重了。老船木家具,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卯榫结构组装而成,每一个卯榫,都有小卯榫相互锁扣,做到不会抽隼。对木工的要求不但是要有力气,还要有着很高的技能。组装完成后,还要进行细打磨。
细打磨之后,可选择上清漆或者上木蜡,懂行的玩家,一般要求只上木蜡,不上清漆。上木蜡的,可以在保养一段时间后,慢慢形成包浆效果,如果老船木包浆了,价值连城。
老船木受青睐,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审美疲劳。人们厌倦了太多雕琢粉饰的气味。
船木家具多为天然色泽,不进行喷漆粉刷等加工,视觉上柔和低调。它朴拙、沧桑外表之下,是细腻、雅致的肌肤。当我们反思这个社会贫乏的人文素养、饥饿的精神内涵的时候,这些沉淀的细腻,优雅的光泽,还有藏在深刻木纹底下的故事与回忆,给了我们一份温暖的自信。
(图片来源网络)
任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