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猫杯状病毒感染?
猫杯状病毒(Felinecalicivirus,FCV)感染是猫的一种多发性口腔和呼吸道传染病,又称为猫传染性鼻结膜炎。因毒株和动物的抵抗力不同,症状差别很大,有些毒株主要引起口腔或和上呼吸道感染,另一些毒株则会导致肺炎。是猫的多发病之一,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但在小于84日龄的猫常可致死。由于该病毒变异性强,故疫苗预防效果不佳。
症状
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3天,病初精神不振,发热至39.5~40.5℃。患猫精神欠佳、打喷嚏,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增多,流涎,眼鼻分泌物开始为浆液性、4~5天后为脓性,出现角膜发炎、羞明等症状。随后,口腔出现溃疡,这是最显著的特征,溃疡面分布于舌和硬腭部,尤其是脖中裂部最常见。有时鼻腔粘膜也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面。发生口腔溃疡的猫咪,因口腔不适而吞咽吃食困难,流口水,有明显的吞咽动作(伸脖子很困难地咽东西)。
严重病例会出现支气管炎甚至肺炎,而致呼吸困难,肺部有干性或湿性罗音,可因肺炎致死。少数病例仅出现肌肉疼痛和角膜炎,见不到呼吸道症状。有些猫可发生免疫介导性的多发性关节炎(机体对抗病毒时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偶有(少见)病例因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发生肾炎。偶有(少见)猫咪出现皮肤溃疡。根据毒株毒力不同,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可有不同。
杯状病毒感染如不继发其他病毒(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细菌性感染,大多数能耐过,7~10天后可恢复,往往成为带毒者。
高发年龄与发病几率5周龄以上的猫咪均易感,尤其以5周龄—6月龄感染症状较为严重。跟性别,品种无关。
致病原因
主要发生于幼龄猫。病猫和带毒猫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随猫唾液、眼泪和鼻腔分泌物散播到外界,污染笼具、猫床、垫料和周围环境,也可直接传染给易感猫。病猫在康复后能长时间带毒排毒,仍然是传染源,应注意隔离。
诊断方式本病症状与猫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相似,临床确诊较困难。除上呼吸道症状外,同时出现口腔溃疡则较可能为本病。
此外还会测量猫咪的体温,对于症状严重、久病不愈或多日不进食的猫,可能抽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及生化检查,以了解其身体状况。
治疗方案:
应用抗病毒药物如猫干扰素帮助猫咪对抗病毒。
应用莫比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预防和治疗继发的细菌感染。
结合雾化吸入治疗,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
对于食欲不振、症状较重的猫咪,进行输液治疗,通过输液也可以补充水分和能量。
多日不进食的猫,需强行灌食,帮助其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以避免和缓解长期不进食引起消化系统及肝脏功能障碍及损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