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http://m.39.net/news/a_6185488.html幼儿保健工作始终是周至县新区幼儿园
婴幼儿上火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会发生上感,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预防措施: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发生上感不要滥用抗生素,让幼儿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素淡流质为宜。◎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受患者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破溃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手足口病的应对1.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同时密切观察。2.患儿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3.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4.一旦出现突然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医院急救。◎手足口病的家庭预防1.饭前便后或外出要洗手。2.不喝生水,及吃生冷的食物。3.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4.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流行期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流行性出血热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陕西省关中地区出血热的高发季节,我周至县是出血热的高发地区。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并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该病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花费大、病死多。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防治措施:(1)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2)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不要夜宿在果园等户外场所以防螨虫叮咬;在村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3)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医院就诊。
◎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常见于2 ̄8岁的儿童。◎症状:猩红热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舌乳头红肿,很象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皮疹经3到5天消退,疹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应对措施猩红热可应用青霉素治疗,如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用药应不少于7天,经两次咽培养阴性后,再停药。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身体的消耗和心脏的负担,防止发生并发症。另外,还要多饮开水,给予富有营养和易消化的饮食。对高热患儿,应给予适量退热药物。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4.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5.多饮水、多吃水果,饮食要清淡。6.适时增减衣服,减少流感发生的诱因。7.如果发现孩子发烧、咳嗽,医院就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shih.com/lcxsygr/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