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共同生活多年的夫妻,在眉目神色间显得神似,我们就说他们有“夫妻相”。但你知道吗?从健康角度来说,夫妻两人相同的生活方式往往还会引发“夫妻病”!
看数据:
国内一项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与配偶有夫妻相的只占33.9%,但曾与配偶同患“夫妻病”的却高达55.4%。越来越多研究发现,癌症、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失眠,甚至老年痴呆、肾衰竭等疾病,都会在夫妻间传染,但很多人并未意识到。(来源:生命时报)
本期电视专家:王胜兰
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吴景文
医院
功能神经科
主任
倪晓东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副主任
谢吟灵
医院
老年科
主任医师
你和老伴儿为啥会越长越像?
原因一:相同的饮食作息
夫妻双方大多共同生活在一起,两人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习惯、运动习惯、情绪状态都会趋同,而这些生活习惯会慢慢影响一个人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饮食等生活习惯让夫妻双方的身材趋于统一,所以看上去相似。
原因二:肠道菌群的趋同
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通常经过长期相处,相同一家人的身上都会拥有相同种类的细菌,经络上就会在相同的部位堆积垃圾,慢慢的即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长相也会愈来愈像。而夫妻双方因为关系更加亲密,反而会愈加明显。
原因三:稳定和谐的婚姻
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经过时间的洗礼,两个人互相靠近,相互学习,性格气质产生趋同,包括彼此的表情也具有习得性,例如笑容、皱眉,就会表现出“夫妻相”。
原因四:“变色龙效应”
有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变色龙效应”,其实也就是指我们很容易去模仿别人,越是亲密的人,我们越容易模仿,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是在不断的模仿学习的,孩子模仿父母,老师,同学等等。接吻会导致夫妻相?
专家:确实有这个说法。
决定夫妻相本质原因来自细菌,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肠道细菌微生态环境中,肠道细菌也因此会影响对人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经调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通过改变肠道内细菌微生态的方式来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学界的认可。你了解“夫妻病”吗?
除了身材趋近统一,研究表明,夫妻患相同病概率很大这类“夫妻病”涵盖很广,从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到缺血性心脏病、哮喘、肾病、抑郁,只要夫妻中有一方得病,那另外一方的患病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相同的作息和饮食,通常一方出现病症,另一方患病的几率会增高。
常见“夫妻病”有哪些?
乙肝、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夫妻如果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性生活,很容易传染给对方。
皮肤病
夫妻双方每天一起生活,很多生活用品都是一起使用的,如果一方患有皮肤病,就很容易传染给另一方。
消化系统疾病
一半正常人体内都携带消化溃疡的重要感染源---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病菌主要是“口口相传”,即通过碗筷、接吻等途径传染给配偶。所以,如果一方患有胃肠疾病,家里应该准备公筷,及时对碗筷消毒。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夫妻病”,莫过于泌尿生殖系统或是皮肤感染性疾病。这类病大部分由病菌感染引起,病菌又会通过性生活传播。即使发病一方经过治疗痊愈,还可能被另一方重复感染。
高血压
家中做饭的人口味重,全家都会跟着吃得咸,夫妻同得高血压的几率自然会增加。此外,有研究发现,生活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高血压,尤其是处于社会中坚力量的中年夫妇,表现更为明显。
肠易激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主要与精神因素,如焦虑、压力和彼此共同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喜辛辣食物、爱喝咖啡、少吃蔬菜等有关。研究表明,夫妻间猜忌会导致双方焦虑和抑郁,容易造成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刺激胃酸过多分泌,从而导致胃肠道疾病。
失眠
大多数夫妻共同失眠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不规律或长期心理压抑、焦虑造成两个人都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的现象。而夫妻同床共被,只要一方睡眠差,势必影响到另外一个人。
性功能障碍
医院男科中心对余名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及其配偶的性功能进行调查后发现,丈夫年龄在30岁以下的,约10%的配偶也有性功能障碍;30-40岁,这一比例上升到20.6%,而在40-50岁的人中,50%以上夫妻双方都有性功能障碍。
如何从“夫妻相”看出“夫妻病”?
如果夫妻二人在面部出现了差不多的面部反应,特别是面色、脸部的斑点,或者脸色发黄或发青,那就很有可能是得了相似的“夫妻病”。
如果,夫妻一方的健康已经出现了问题,那另一方就要敲响警钟了。像比如肠胃病、高血压等这种极易传染的疾病。夫妻同查,出了问题,夫妻同治,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如何预防“夫妻病”?
生活上: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起多运动,发展共同的体育爱好或者健身项目。
●夫妻双方都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不熬夜,不抽烟喝酒,少喝咖啡,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懂得及时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
●夫妻双方都要定时体检,一年一次少不了,确保双方身体都健康才行。
饮食上:低盐、低糖、低脂
●少辛辣,少油腻,少吃腌制食物,尽量采用蒸煮炖涮的烹饪方式,避免煎炒油炸。
●均衡营养,每天不能只吃蔬菜或者某一类食物,什么都会吃一点儿才好。
●不要共用碗筷,最好准备公筷夹菜。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心跳低于这个数,可能是猝死信号!立春牢记四个“三”,阳气十足少生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