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的肾病防治主题是“与肾病相伴,过精彩人生”,提倡广大人民群众对肾病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并有效治疗及生活干预,重视对肾病预防治疗的认知,减轻因疾病产生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肾病,有效防护治疗”。
据报道,全世界有八亿五千万人因各种原因罹患慢性肾脏病,而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超过一亿,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一百五十多万。这些数字或许令你惊讶,肾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在“世界肾脏日”之时,医院肾病透析科任颍芳主任来和大家分享关于肾脏的一些科普知识。
肾脏的功能肾脏位于腰部,外形看起来像一对竖立的蚕豆,俗称“腰子”。肾脏功能很强大。“过滤器”——一个健康成年人肾脏每天要过滤和清洁约升血液。同时我们自身的代谢废物、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服用的药物等就随着生成的尿液排出体外。“后阀门”——肾脏还像人体的“后阀门”,具有调控人体的血压,保持血容量、钾、钠、氯等电解质稳定和酸碱平衡。以及刺激生产红细胞、保持骨骼健康等作用。中医学把肾脏的这些功能,称为“肾主水”、“肾主骨生髓”。中医所说的“肾”抽象、复杂,是一个大的系统,不只是局限于“两个腰子”,它涵盖西医学泌尿、生殖、内分泌、呼吸、神经、免疫、运动、骨骼等系统的诸多功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它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长发育、生殖之源。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也才有了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肾阴虚、肾阳虚等概念。因此,切不可将中医“肾虚”与慢性肾脏病混为一谈!肾病的表现1、水肿。轻者仅仅早上眼泡肿,活动多时发现脚踝淤肿。肾病严重时会出现少尿,全身水肿。2、尿液浑浊、夜尿增多,甚者尿色发红(血尿)。当你发现尿中有泡沫且不断增多时,可能是有尿蛋白了。3、乏力,没精神,易疲劳。此种情况更易被忽视。4、面色发黄、发暗、贫血。5、不想吃饭,食欲下降,甚至恶心、呕吐。这是肾脏功能出现严重下降的一个重要表现。6、没有任何症状。这种情况比较多见,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血尿、蛋白尿的例子很多,更甚者肾功能已出现问题了。任颍芳主任在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人因“腰痛”、“性功能不好”来肾内科就医的,有的患者本身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是肾脏病的高危群体,他们没有考虑肾脏是否会出现问题,更不懂得如何正确控制危险因素,而是想尽各种办法要求“补肾”。可见肾内科是健康误区“污染”最严重的医学专业之一,亟待加强宣教、强化早期防治!肾脏病如何防护?1、早发现、早诊治。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呼吁大家重视常规体检。过去婚检都没有规定尿液检查项目,许多人不重视单位的常规体检,有的讲自己从未做过尿液检查,这也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知晓率低的重要原因。其实通过常规体检发现肾脏病的例子很多,甚至有人已发现就已经是肾衰竭了,更甚者已到了尿毒症期,非常惋惜。慢性肾脏病的检测技术相对容易、简单,通常定期检验尿液、血液和血压,就可以发现大部分肾脏问题的早期迹象。2、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大多的肾脏病是免疫性疾病,需要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遏制病情的进展。一定要遵守医嘱,不可因惧怕药物的副作用而随意减量、停药。定期检查、复诊。3、做好生活防护,防感冒,不过劳。肾脏病患者免疫功能差,容易感冒,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同时要注意休息,不能过劳。4、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肾毒性药物的使用。不可偏听偏信,走入误区,乱用“补药”或偏方。5、科学饮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招致肾病复发或加重。包括低盐、低嘌呤饮食。6、中西医并治,提高疗效,提升生活质量。中医药辨证施治,充分体现了个体化,正确使用中草药,可以减轻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同时可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值。能够显著改善乏力、恶心、腰痛、水肿、失眠、焦虑等症状,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优势。肾脏最忌讳的是什么?1、乱用药。大部分药物要经过肾排出体外,有些药会腐蚀、毒害肾,这些损伤可能终生无法修复。肾最害怕的就是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常见的如庆大霉素、磺胺类,第一、二代头孢霉素,还有一些肿瘤化疗药、麻醉剂、血管造影剂等;2、对原有的一些疾病缺乏有效控制。包括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是最常见伤害肾的传染病,严重时这些疾病可以让肾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同时,糖尿病、高血压、尿路感染、痛风,以及过敏性紫癜、红斑狼疮都会出现肾脏损害;3、过度“富养”,长期高蛋白高盐高脂饮食,加重肾脏负担;4、感冒、劳累等,都是诱发和加重肾脏病的危险因素;5、乱用所谓的保健食物或补品。为积极响应中华医学会肾病学会肾病防治理念,医院肾病透析科开展为期一周的义诊活动,目前义诊活动正在进行中......详情可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