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尿常规
一、尿常规概述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出现蛋白尿或在尿沉渣中检出有形成分。对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等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标本采集要求
1.尿液标本要新鲜的中段尿,无污染,尽量不加防腐剂。
2.使用标准器材,如一次性清洁干燥容器、标准尿离心管等。
3.排尿后1h内检测完成,最长不超过2h,以免管型被破坏或者细胞溶解。
4.检查前不宜大量饮水,避免有形成分的检查受到影响。
三、检测仪器
SysmexUF-(左)UC-(右)
SysmexUF-
四、尿常规检验报告单
尿常规包括尿糖、比重、白细胞、红细胞等20个检测项目,分为尿液化学检查和尿有形成分检查。
部分项目参考值及简要意义
五、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离心浓缩涂片法
1.尿细胞检查
尿液中的红细胞
尿中未经染色的正常红细胞形状为双凹圆盘状,浅黄色,直径大约8μm。
尿异形红细胞常见的形态有: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颗粒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影细胞等。
尿液中的正常红细胞(未染色)
棘形红细胞
尿红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鉴别红细胞形态有助于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
(1)肾源性血尿
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多伴尿蛋白增多明显,而红细胞增多不明显,还常伴有管型。
(2)非肾源性血尿
1)暂时性镜下血尿,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
2)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如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
3)其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合并血小板减少、高血压、动脉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前列腺炎等。
尿液中的白细胞
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或炎症疾病诊断:
(1)肾盂肾炎(有时可见闪光细胞)
(2)膀胱炎
(3)女性阴道炎(尿白细胞增多伴鳞状上皮)
(4)肾移植后排异反应
尿液中的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提示有相应部位的炎症或坏死性病变。膀胱炎时,可见大量大圆上皮细胞成片脱落;肾盂肾炎时,常见尾形上皮细胞增多。
鳞状上皮细胞:尿中大量出现或片状脱落,或伴白细胞、脓细胞,多见于尿道炎;女性患者,应排除阴道分泌物的污染。
肾小管上皮细胞:尿中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炎症。
尿液中的吞噬细胞
尿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可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常伴白细胞、脓细胞增多和伴细菌。
2.尿管型检查
尿管型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
管型形成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蛋白尿的存在(清蛋白和T-H蛋白);
(2)尿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3)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尿管型共分为十种:
(1)透明管型
(2)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
(3)颗粒管型
(4)蜡样管型
(5)脂肪管型
(6)宽大管型
(7)细菌管型和真菌管型
(8)结晶管型
(9)混合管型
(10)其他管型和类结晶相似物等
分述如下:
透明管型
正常人尿液中可见,临床意义不大,在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均可见此管型。
红细胞管型
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出血、肾移植排斥反应、肾梗死等,亦可见于狼疮性肾炎等
白细胞管型
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肾炎。
颗粒管型
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可见于脱水、发热,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现宽幅的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亦可见于肾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等。
尿管型小结
管型基质蛋白TH,尿液浓度和酸化,
提供交替肾单位,透明偶见缩尿动,
管型肾脏实质变,红管早期小球变,
白管肾脏有感染,颗管细胞残蛋白,
粗粒可变细颗粒,蜡管提示肾小管,
脂肪尤见肾病综,宽大肾衰同管型。
3.尿结晶检查
临床检验中,尿液中常见的结晶多为草酸钙、尿酸和磷酸盐结晶等。
草酸钙结晶
草酸钙结晶为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有时呈菱形,偶见哑铃型或饼状,与红细胞相似。属正常代谢成分,但若大量出现并伴随红细胞,而又有肾或膀胱的刺激症状,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尿路结石约90%为草酸钙结晶。
尿酸结晶
正常情况下,一般无临床意义。大量尿酸沉淀于肾小管及间质中,可产生高尿酸肾病及尿酸结石,高尿酸亦可见于急性痛风症、儿童急性发热、慢性间质性肾炎等。
情景回顾
问:什么情况下需要对结果进行复核?
情景一:
尿隐血和红细胞数目结果不一致
注:当每升尿液中的血液在1ml以下时,只能用隐血试验或沉渣镜检发现,称为隐血或显微镜下血尿。
此案例中草酸钙结晶可能是导致红细胞假性增高的原因。
情景二:
尿蛋白+,虽未提示有管型,但离心镜检发现颗粒管型:+/LP
情景三:
仪器提示存在管型,但究竟是哪些管型?
情景四:
仪器提示存在类酵母细胞。
类酵母细胞
经碘化钾染色,发现大量淀粉颗粒
注:此案例中的大量淀粉颗粒可能为标本受到粪便或其他物质污染所致。
情景五:
尿白细胞和白细胞数目结果不一致。
总结
在尿常规检验结果审核的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可能需要镜检复查:
1.尿隐血阴性而红细胞数目增高明显(有时提示结晶阳性)或尿隐血阳性而红细胞数目正常;
2.尿白细胞阴性而白细胞数目增高明显或尿白细胞阳性而白细胞数目正常;
3.尿蛋白阳性时,可以考虑有无管型存在,但无直接相关性;
4.提示存在管型时;
5.提示存在结晶时;
6.提示存在类酵母时。
个人小结
1.尿试带测定的是清蛋白,对球蛋白不敏感;
2.尿白细胞检查只能测出有无中性粒细胞,而不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发生反应;
3.尿液干化学试带检查不能完全替代尿液有形成分镜检,尿液干化学结果应与显微镜结果相结合,如不能相互印证要复查。
课后习题
1.关于尿液标本,错误的是()
A.晨尿较浓缩和酸化
B.随机尿适用于门诊、急诊患者
C.1小时尿用于尿液有形成分计数
D.12小时尿用于Addis计数
E.24小时尿化学成分的定量
2.有关尿红细胞形态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A.可用来鉴别血尿的来源
B.均一性红细胞多见于非肾小球源性疾病
C.可呈酵母菌状
D.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
E.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
3.闪光细胞主要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膀胱炎
D.尿道炎
E.前列腺炎
4.关于管型尿正确的是()
A.红细胞管型常提示肾小管病变
B.蜡样管型常见于急性肾衰竭
C.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衰竭
D.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膀胱炎
E.上皮细胞管型常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
5.能较好的反应肾脏的浓缩功能的指标是()
A.尿酮体
B.尿糖
C.尿渗量
D.尿胆红素
E.尿蛋白定性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