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作为肾病治疗中后期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不断的升高既反应出了肾脏的负担加重了,还说明肾脏强大的过滤功能开始衰退。肌酐的升高是体内毒素水平升高的表现,尿酸、尿素氮等指标往往也会同时出现异常升高。
许多人担心肌酐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加速尿毒症,并不是没有道理。肌酐虽然是慢性肾病本身导致的,但长期的大量蓄积体内,无疑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沉积在肾脏血管内,阻碍血液的流通,成为了肾脏细胞缺血缺氧的“祸首”之一。
那什么时候控制肌酐稳定最好?当然是越早治疗越好了,发现之日就是治疗之时,治疗越早对肾功能的损害越轻。如何降肌酐?
肌酐不是特别高时
、重点在调理肾脏
不少患者肌酐仅有一两百,没有很好的降肌酐的特效药,也不能直接透析。此时重要的是调理肾脏内部环境,减少更多肾细胞的损坏,保证肾脏内血流充分,加速肌酐、尿酸这些毒素的代谢。
可以选择中医方法来适当调理,比如督灸、艾灸、药物等疗法可以帮助调理身体血液流通,减少血液淤滞的情况,起到辅助降肌酐等作用。
肌酐不高不代表不需要治疗,如果能抓住早期节点深入治疗,甚至可以阻断肾衰竭的节奏,有望控制住病情恶化,大大降低尿毒症风险。
2、明确内外诱因,治疗更全面
肾脏滤过功能发生损害,不能及时形成尿液代谢是导致肌酐升高的根本原因,延缓肾功能的发展是控制肌酐升高的关键。还有一些诱发因素,也会让肌酐失去平衡,易反复升高。
常发因素包括感冒等感染,造成炎症反应复发;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情况导致体内脱水,血液浓缩致升高;肾毒性药物造成急性肾衰竭;过度劳累或不注意蛋白质摄入,加重肾脏负担等等。
多数肾友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肌酐就能回落,不用太担心病情加重。
当慢性肾脏病发展到了慢性肾衰竭中晚期阶段
此时就不要只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