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是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人们看到可爱的小孩,总会忍不住想抱一抱,有时候还会把脸凑过去亲一亲。
没成想,这一亲也会得病!
长沙4岁男孩被亲戚亲吻后发烧!
家住长沙的明明今年4岁了,是一个特别讨喜的小男孩,平时家里的长辈总是喜欢亲他,不料这次被亲戚亲吻后,竟传染上一种“热吻病”。
明明父母带着明明医院儿科就诊,儿科主任薛亦男主任医师接诊了患儿。
据明明父母讲,明明平素体质欠佳,容易感冒,一天前被家里过来做客的一个小女孩亲吻后出现发热,口服降温药后体温可下降,但没多久又反复,吃东西吃不下,睡眠状态也不好。看着明明精神越来越差,父母急了。
薛亦男主任注意到明明颜面部、躯干可见散在红色皮疹,颈部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较大的约有2.5cm*2.0cm,质韧,无粘连,无压痛。咽红,扁桃体‖°肿大,可见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双肺呼吸音粗。
经过一系列相关检查后医生表示,明明这是得了“热吻病”。
什么是“热吻病”?
热吻病,又被称作接吻病,学名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本病由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BV)引发,可造成单核巨噬细胞含量相对增多。
EB病毒感染是主要的病因,经口亲密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接吻,故称为“热吻病”。实际上该病并不只通过接吻传播,飞沫、输血等方式也可传播,传播方式与病毒性感冒相近。
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喉痛、乏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发热可持续数日甚至数周,皮疹一般3~7日消退,不留痕迹。
热吻病的并发症一般发生率不高,一旦并发预后较差,并发症有:脾破裂、心肌炎、肝炎、急性肾炎、气道阻塞、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贫血等。
警惕宝宝易得“热吻病”!
5岁以下的宝宝是“热吻病”的高发人群。
成人口腔内存在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等致病菌,亲吻孩子时,这些细菌会传染给孩子。而孩子年龄尚幼,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病毒能力差,因此孩子极易得病。
此前,有一位妈妈由于经常嘴对嘴亲吻宝宝,导致宝宝染病,高烧不退。有些老人还会将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让宝宝患上热吻病。
所以在家长患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流行性眼结膜炎、长有水疱、患有口腔疾病、肝炎、面部有脓疮疱、湿疹等病时,就不要再去亲宝宝了。
“热吻病”如何治愈?
热吻病的感染率很高,据介绍,90%以上的人都曾经感染过该病,不过真正发病的人却较少,因为此病具有自愈性。
热吻病有个特性,只要得过一次病后人体就能获得持久的免疫,所以第二次发病的人非常少,即便复发,病情也都比较轻,大部分人一生只发病一次。
薛亦男主任建议:
发病期间应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一些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房间内通风换气,尽量减少外出,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亲吻他人或与他人共用餐具;
发热期间,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并记录,通常38.5℃以下予物理降温,如多饮温开水,温水擦浴;超过38.5℃考虑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药物降温;
切禁抓、挠皮肤,以免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注意患儿精神状态及尿液颜色,防跌倒坠床,及时就医。
素材来源于潇湘晨报、健康中国周刊等
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好看你就点点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