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储晨王宏胜
编辑:YT
耐心读完本文,大概需要9分钟哦~
第一部分儿科简介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具有综合性专科特征。儿科实习内容涉及儿童保健、新生儿、小儿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血液、神经、内分泌、风湿免疫、感染传染、重症及小儿外科等亚专科。
尽管很多儿童亚专业和成人内外科专业结构相似,但儿童并不是缩小的成人。儿科疾病无论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史书写以及常见病种的分布上均与成人内外科有较大区别,新生儿、儿童保健等科室更具有鲜明的特点。儿科患者的沟通也有其特殊之处,如患儿与家长的沟通等,其临床场景较成人更为复杂。
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使儿科医师工作量十分巨大,儿科已成为临床医学的紧缺专业。
儿科学学习内容较多。因临床实习时间有限,实习生通常选择以上亚专业中的几个科室完成实习。儿科疾病诊治需要儿科医师有扎实的各专科基础知识,因此实习时应充分注意儿科的综合性特点。
第二部分儿科实习基本要求
儿科各亚专业都有各自需要重点掌握的疾病。在实习中应注意学习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还应注意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等,下面分别给大家简要介绍。
儿童保健科
基础疾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新生儿科
基础疾病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Apgar评分与复苏流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常见病因:溶血性疾病、母乳性黄疸、胎粪延迟排出、血肿、感染等。
◇新生儿溶血病
ABO、Rh溶血的区别
◇新生儿败血症
常见的病原菌及其感染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特点
进阶疾病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湿肺
◇呼吸暂停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宫内感染的概念
◇巨细胞病毒感染
◇先天性梅毒
◇新生儿颅内出血
◇早产儿脑病
免疫科
进阶疾病
◇联合免疫缺陷病
◇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
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T淋巴细胞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
◇吞噬细胞数量和功能缺陷
如:慢性肉芽肿病
风湿科
进阶疾病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
◇过敏性紫癜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感染科与传染科
基础疾病
◇常见发疹性疾病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特别注意各疾病发热与出疹时间的关系、皮疹形态的不同,学会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结核病
结核病基础知识,包括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治疗及预防,重点掌握原发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
消化科
基础疾病
◇小儿腹泻病
掌握液体疗法——儿科基本功,需要花一些精力去实践(包括小儿体液特点及其平衡失调、常用溶液配制、液体疗法基本实施方法。
进阶疾病
◇口炎
◇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食管反流
◇炎症性肠病
呼吸科
基础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哮喘
◇肺炎
掌握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呼衰、中毒性脑病等危重情况的诊断与处理。
心内科
基础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掌握先心病的分类,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检查方法,需重点掌握的先天性心脏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法洛四联症4种,学习以上疾病血流动力学、临床表现(心功能不全,青紫,心脏查体特点等),X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
◇川崎病
诊断标准、治疗原则
进阶疾病
◇其他较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瓣狭窄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肺动脉闭锁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
诊断和处理原则
◇风湿热
肾内科
基础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生理特点、重症表现和处理
◇肾病综合征
单纯性与肾炎性的区别
临床病理特点
并发症及处理
进阶疾病
◇儿童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
如IgA肾病薄基底膜肾病和Alport综合征,泌尿道感染(尿路感染)。
血液科
基础疾病
◇小儿贫血
掌握贫血概念、分度、病因和形态分类,治疗原则,重点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治疗选择、疗程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进阶疾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白血病
◇淋巴瘤
神经科
基础疾病
◇热性惊厥
单纯性和复杂性区别,急救方法和常用药物
◇化脓性脑膜炎
不同年龄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常见并发症,脊液检查分析,治疗
进阶疾病
◇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及处理
◇运动障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格林巴利综合征
脑性瘫痪
◇其他中枢感染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癫痫
内分泌科
基础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单纯性肥胖症
◇唐氏综合征
◇苯丙酮尿症
进阶疾病
◇性早熟
◇糖尿病
◇生长激素缺乏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病理性肥胖
◇新生儿筛查
儿外科
基础疾病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巨结肠
进阶疾病
◇儿外科常见急腹症的病种
小儿急性阑尾炎
小儿肠套叠和腹股沟斜疝
◇小儿常见先天畸形的病种
消化道、腹壁、泌尿系、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的常见畸形
重症医学科
进阶疾病
◇小儿脓毒症
◇小儿感染性休克
◇小儿意外伤害
◇小儿呼吸衰竭
注:某些科室常见病门急诊多见,可安排时间去门急诊学习。
第三部分临床思维目标
儿科疾病临床思维聚焦于常见临床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鉴别时注意结合儿科年龄特点和常见疾病谱。
儿童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肤黏膜出血、黄疸、青紫、水肿、血尿、惊厥等。
学习各种临床表现的诊断思维,建立鉴别诊断思路,并正确的临床思维指导病史采集、重点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应用。
第四部分知识目标
儿科学各系统基础知识,解剖生理特点是儿科疾病诊治基础,相关知识点如下:
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体格生长发育与运动、语言发育规律。
2、计划免疫种类,预防接种实施程序。
3、儿童营养和婴儿喂养相关知识。
4、新生儿的分类方法,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5、免疫器官发育、特异性细胞免疫、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6、小儿消化、呼吸、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
心血管系统生理特点(胚胎心脏发育,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小儿心脏查体特点)。
7、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髓外造血、生理性贫血的定义)。
8、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在以上基本知识点基础上结合各系统临床疾病表现和诊治特点牢固掌握儿科学知识点。
第五部分技能目标
知识准备
◇儿科病史采集方法和病史书写规范。
◇掌握常见儿科临床症状的病史采集: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青紫、腹泻、水肿、皮肤黏膜出血、惊厥等。
◇儿科规范体格检查:胸部、心脏、腹部、神经系统、体格测量等体检方法,儿科体检的顺序和注意事项。
◇儿科心电图判读和影像学(X线、CT)阅片。
基础操作
◇小儿腰椎穿刺
穿刺点定位与成人区别
穿刺方法
适应症和禁忌症
◇小儿骨髓穿刺(重点学习胫骨穿刺)
体位与穿刺点
穿刺方法
适应症和禁忌症
◇婴儿单人心肺复苏
复苏流程、按压深度、频率、比例30:2
如何做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进阶操作
◇小儿胸腔穿刺
◇小儿气管插管
◇婴儿配方奶配置
◇儿童鼻胃插管
◇静脉穿刺(头皮针)
◇儿童体格测量与评判
◇新生儿心肺复苏
第六部分医患沟通
基础场景
儿科医患沟通通常对象为患儿家长,常见沟通场景为门急诊或病房进行病史采集、解释病情、商议治疗方案等。
家长经常关心的问题有:
这种病什么时候能好啊?
服药会有副作用吗?
做这项检查会有后遗症吗?
......
医务人员沟通时注意倾听,衣着整齐、礼貌待人,充分了解家长的担心,对交谈内容实施适时澄清,注意患儿及家属社会心理需求,不要忽略较大儿童,可共同参与讨论,与儿童沟通时表情肢体与患儿展开可能的交流。对因为年龄或者疾病不能开口表达的孩子,尽量分散疾病造成的身体的痛苦、心理的恐惧,减轻一些家长不能陪护患儿的无助感等,这些都能在患儿及家属之间多架设一座桥梁,有利临床工作与患者康复。
进阶场景
在与危重患儿、遗传代谢疾病、恶性肿瘤等患儿家长沟通时,告知坏消息通常存在一定难度。家长对医疗服务不满或怀疑时,沟通就更加困难。此时需要医务人员沟通中用同理心和专业知识,将心比心、充分理解才能起到较好效果。
儿科沟通能力场景学习可选修《从医之道》课程,在“相约儿科”章节的课堂学习中将有更详细的讲解体验。
第七部分学习资源
1.毛萌,桂永浩主译.尼尔逊儿科学.第19版
2.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儿科学.第9版
3.桂永浩,薛辛东主编.儿科学.第3版
4.王卫平,朱建幸主编.TextbookofPediatrics
5.周文浩,李秋主编.儿科人文与医患沟通
6.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