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狼疮性肾炎生理
狼疮性肾炎炎症
狼疮性肾炎红肿
狼疮性肾炎治疗
狼疮性肾炎感染
狼疮性肾炎发作

瓦松的气度

平台主办:中国水泥协会企业文化分会

刊头题字:中国书法家协会资深会员郑用琦

瓦松的气度

杨新润(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

瓦松是长在屋顶的老故事。

瓦松住在屋顶多少年了?没人能说得清爽。

瓦松长在瓦片的凹糟或瓦与瓦连接的缝隙里,一般身宽10-20厘米,向上渐渐缩小,形似莲座或金字塔,又状若松树,与瓦相伴,故得芳名。

农家百年老宅都是瓦房,瓦房的屋顶当然少不得瓦。老宅年代久了,瓦糟积蓄起日月飘散的砂质灰土。瓦松喜光怕荫蔽、耐热又耐寒。砂质灰土疏松透气,屋顶又人迹稀至,风调雨顺的年份,便有了瓦松驻扎的舒适环境。

瓦松是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身躯小小,外表平平,很不起眼,通常长至30-40厘米已达上限,平凡得就象老宅里的老庄户,难能引起外人凝神注目。

同人类的名字一样,瓦松也有别名或俗名,只是地域不同类别有异,经常呼唤的有:瓦花、瓦塔、无根草、向天草、狗指甲、松塔塔、流苏瓦松、晚红瓦松、黄花瓦松、狼爪瓦松、晚红瓦松、钝叶瓦松、塔花瓦松、天王铁塔草等等。奇特的是,瓦松只长在老宅的屋顶,新宅再好看,它不想去住。凡老宅屋顶,都有瓦松身影,春深时节初现尊容,一路开花,暮秋结果,残冬干枯,第二年又自觉现身,忠实地陪伴老宅的主人,从不辜负岁月。

年少时,我家居住的老宅屋顶满是瓦松。每年夏秋季瓦松开花时,五颜六色的小花铺满房顶,也是漂亮的一景。

老宅年久需要亮椽、翻修或拆除时,一辈子当“房木匠”的二伯父召唤着他的“助工”们,先从房顶的屋脊和青瓦开始,自上而下拆除。扳动一排排青瓦时,又需先清掉瓦松。清理、堆积在一起的瓦松,连同根茎叶土混为一体,是上好的农家肥。庄户人祖祖辈辈都知道:“家无废物,再赃再臭的废物,一旦还田归土,就会变废为宝”。神奇的黄土地也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清理掉瓦松,伯父会安排助工从房顶往地面“遛瓦”:找两根高度一样、很端正顺溜的木椽,倾斜着从地面搭到房檐口,两椽间距不能过大,以两椽之间的凹糟正好能让一片青瓦沿着斜坡很自然的遛到地面,而不至于使瓦片从两椽之间的缝隙里漏掉。遛瓦这活儿至少须有三人配合操作,一个人在房檐口往地面遛瓦,一个人在房顶给遛瓦的人传送瓦片,另一个人则将遛到地面的青瓦迅速取掉,及时摞成垛。

每有清理瓦松、立椽遛瓦的机会,我就跟着大人沿着木梯蹬上屋顶,赶紧近瞧细赏一下难得一见的瓦松。只见层层叠叠的屋顶青瓦上,一棵棵神奇的瓦松亭亭玉立,长得生机盎然,不亚于一排排真正的小松树。瓦松花梗长约1厘米,花瓣紫红色,花序紧密,茎光滑无毛略微斜伸,粉绿带紫。看见瓦松叶披针状椭圆形,白色软骨质,还带有小刺,我暗自思忖:或许这就是瓦松“防身自卫的武器”呢。摘一瓣瓦松肉肉的叶片入口品嚼,舌尖似有浅浅的甜味,既不苦涩,亦无怪味。我不敢下咽,只是淡淡的满足了一份好奇。

漫游文苑诗海,文人墨客笔下瓦松的模样犹如平凡的老庄户,满身灰土,多半没有生气。唐代文学家崔融撰有《瓦松赋》,就以揶揄的口吻吟呤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实际用场,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唐代诗人郑谷《菊》诗里,将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做比较:“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高洁清幽的菊花,毫不吝惜地把芳香献给世人,即使长在沼泽低洼之地,也不羡慕高居屋顶的瓦松;而瓦松空踞高位,却“在人无用,在物无成”,难以吸引人们张望屋顶。言语里别说歌咏瓦松,纯粹的一脸不屑了。

别看瓦松其貌不扬,与生俱来竟有“身就庙堂之上”的天命,故而引得文人墨客不得不为她屈尊折腰,借寓生发畅想抒怀的情思。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以“深涧底”代指松树,便有唐代诗人李晔《尚书都堂瓦松》的诗咏:“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诗人将自己欲依权势跃居高位攀处庙堂的想法,凭借瓦松遥寄重托,也是一种心灵自慰。然而,诗人“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却将松树反衬瓦松:平庸的瓦松哪能知道深深的山涧底下、霜雪封锁的松树生活得多么艰辛呢?既羡慕瓦松身居高位,又畏惧官场凶险,无意中露出了他对瓦松先嫉妒后轻蔑的复杂眼神。

当然,中国文坛不乏赞咏瓦松的诗词。“瓦缝立身何畏艰?玉躯也敢傲霜寒。莫叹不敌青松伟,风格从来无二般。”“琼枝浑似不经风,赤胆何妨济世穷。利斧骄阳双洗礼,一株灵药荐神农。”现代民间诗人陈村顽的《七绝·瓦松》,对瓦松平凡中饱蕴着伟岸魅力的优秀品质做了简洁综述,也道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抗争“风格从来无二般”的人文精神。

别看瓦松身躯小小,生命力却十分顽强。虽然名曰瓦松,却并非生必依瓦。墙头野石、山间岩隙、石质山坡、杂草缝隙,可以经常看到瓦松的身影。凡海拔米以下广袤无垠的亚欧大陆,都有瓦松行进的足迹。

物资稀缺的战乱年代,瓦松普遍用作牛羊饲料,曾被艰难困苦的人们蒸煮食用,也是荒野遇困人员的“救命草”。

走进中华传统医药宝库,“百草均可入药”的药理,同样适用瓦松。瓦松性平、味酸、无毒、易采、价低、实用,能止血清热、活血解毒、利湿消肿,对湿疹、汤火灼伤有很好的缓解功效。农家小娃偶患痤疮,家人捣碎瓦松贴敷伤口,几天定会痊愈。切碎瓦松加水稀释撒进田地,也是上好的杀虫剂。

如今,农村瓦房少了,有瓦房也是新盖的,自然难见瓦松身影。精明的市场看准瓦松易于养殖、栽培简便、不需太多营养、颇具开发价值的特点,却请瓦松从屋顶走下来,将其弄成盆栽、装饰品和观赏物,既给这种野生花卉赋予了新的使命,也使瓦松有了优异的观赏价值和新的生机。一经市场大潮催化,原本在农户老宅屋顶才能看到的瓦松,而今走进城乡遍布的花坛或公园。许多机关的办公桌摆放着瓦松盆栽,用于美化心情;许多居民的阳台,五颜六色的线绳吊着瓦松,点缀居室,别有情趣。

行笔至此,我想到袁枚的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就象如米的小苔,瓦松再使劲儿开花吐叶也难比牡丹玫瑰,与生俱来就难入栋梁之列。然而,瓦松有特立独行的精神气度:既做小草就不比大树,花开花谢坦然自若;即便身居高处也不邀功请赏,任凭评说照样素装一身,即便无人赞美也不自卑伤悲。只是,瓦松讨厌污染的环境,即便被人宠殖栽培,也要洁身自好,远避争宠争名的烦扰。

机械清库-贴心服务

安全、便捷、高效

龙舟机械

刊底题字:杜明卫,中国建材报记者

征文启事

本平台由中国水泥协会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本平台长期接受水泥行业的作者供稿。世界是美好的,把您身边的事、想说的事记录下来,不要辜负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散文、诗歌、小说、评论、其它艺术均可,体裁不限。特别是反映水泥人生活的事我们更欢迎。

来吧,还等什么?拿起您的笔,与水泥行业的同事们分享您此刻的心情。

投稿请与小编联系,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shih.com/lcxsyfz/465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