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准妈妈的“喜”与“忧”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及脏器,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严重者会危及生命,性命堪“忧”,但其具有明显的性别趋向,常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故狼疮患者的妊娠成为临床比较棘手的常见问题。
医院风湿免疫科病例1
31岁女性患者,婚后育一女,妊娠3个月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双下肢浮肿,曾在外院做相关检查后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狼疮血液系统受累、狼疮肺、肺部感染、狼疮脑,因影响多系统、多脏器,于年1月转入医院,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系统治疗近2年,现患者病情平稳。
喜忧之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多系统及脏器,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如果不治疗5年的生存率只有20%,但经过系统治疗,10年以上的存活率超过了90%。不少患者正规治疗后存活期在30年以上,生活也较正常。
医院风湿免疫科病例2:
29岁女性,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12年,一直在风湿免疫科系统治疗,病情稳定,于年12月28日孕36周入妇产科,入院后第3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时达38.1℃,不除外狼疮复发,急请风湿免疫科会诊,急查红斑狼疮相关指标,第二天急行剖宫产手术。
喜忧之二:
年轻女性结婚生子本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对狼疮患者妊娠可能会加重狼疮病情,而狼疮本身也可能会导致妊娠失败和并发症的发生,令人担忧。
那么,狼疮准妈妈在妊娠时该怎么办?
1、狼疮患者备孕
狼疮活动时怀孕强烈提示预后不良,理想的情况是,狼疮女患应在病情稳定期怀孕,且病情稳定6个月以上。
2、孕前评估
对有些狼疮患者,怀孕给母亲带来的风险很高,需推迟或避孕,所以孕前评估很重要。孕前需做自身抗体筛查,包括对胎儿有影响的抗磷脂抗体和抗SSA抗体。至少在孕前6个月内,使疾病控制到最佳状态,并调整使用孕期可用的药物,控制疾病到最佳状态,同时,应评估甲状腺功能,如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则预后不良。
3、孕前指导
狼疮患者怀孕是有高风险的,包括病情复发、妊娠并发症高发、产科不良后果增高和新生儿狼疮。告知患者需处在最佳疾病控制状态和孕期安全用药。
4、孕期疾病活动
狼疮孕妇患者最大的风险是病情恶化,复发率为25—65%,不同脏器对怀孕的反应不同,肾脏和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绝大部分狼疮孕妇病情复发为轻中度,仅有小部分是大发作。
5、妊娠并发症
与正常孕妇相比,狼疮患者在孕初期更易发生并发症,如出现母亲死亡、先兆子痫、早产、血栓形成、感染和血液系统受累。
6、产科结局
狼疮孕妇患者的流产率、早产、宫内胎儿生长迟缓和新生儿狼疮发生率更高。病情活动、狼疮肾炎、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和抗磷脂抗体阳性、甲状腺疾病可能是其诱因。
7、新生儿狼疮综合征
该病来自母体的自身抗体如抗SSA和SSB抗体,绝大部分表现为皮疹、血液学表现和肝功不全,与母体进入胎儿循环中的抗体相平行。出生后6—8个月,随着这些自身抗体的清除,新生儿症状可缓解,但胎儿心脏传导系统可受母体抗体的长期损害,导致心脏并发症。
8、孕期用药
小剂量激素、低剂量阿斯匹林、羟氯喹、钙剂在孕期是安全的,其他药物相对慎用。
9、抗磷脂综合征孕妇
抗磷脂抗体阳性最相关的妊娠不良事件是流产。1/4到1/2的狼疮患者有抗磷脂抗体,只有部分患者发展成抗磷脂综合征。阿斯匹林联合预防剂量的肝素可明显减少流产的发生。
10、抗SSA抗体阳性的孕妇
抗SSA抗体阳性孕妇最相关的不良妊娠是胎儿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妊娠18—24周最易发生。在这之前的早期治疗常可避免这种不良后果。
11、妊娠后病情复发
正常妊娠可出现轻度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沉增快及mg/d的蛋白尿,所以狼疮孕妇的很多生理改变与病情活动相重叠,但补体下降及双链DNA可以评估病情活动。
风湿免疫科谷丽梅主任温馨提示准备当妈妈的狼疮女性患者:
即使病情平稳怀孕前也需要进行系统检查,由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可以怀孕了方可怀孕。并且怀孕期间,需要由产科和风湿免疫科的专家共同管理,患者应与主管医生保持联系,发现任何问题及时沟通,整个孕期密切监护红斑狼疮的活动情况,确保病情处于可控状态。
健康经降温吃以下食物能帮您御寒
现在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我们在增加御寒衣物的同时,也应适当调整饮食来增加抗寒能力,今天我们就为您介绍几种能抵抗寒冷的食物。
1牛、羊肉是传统的御寒食物,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2多吃根茎类蔬菜也可提高御寒能力。如藕、胡萝卜、百合、山芋、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无机盐,不妨与其他食品掺杂食用。
3有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缺铁也会怕冷。贫血的人体温较血色素正常的人低0.7℃,产热量少13%,当增加铁质摄入后,其耐寒能力明显增强。因此,怕冷的人可有意识地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蛋黄等。
4多吃海带、紫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御寒,因为这些食物可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使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抗冷御寒。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吃些辛辣食物,但不要过多,以防上火。
5红糖水 寒冷的冬季强调温补,就饮品来说,红糖水是最好的温补品。红糖有"东方的巧克力"的美誉,其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丰富的钙、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红糖水一定要煮一下。将红糖煮成红糖水喝比直接用热水冲泡更容易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且更加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暖胃的功效。
6冬季是山楂的上市季节,山楂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具有开胃、消食、活血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山楂含有枸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够增加消化酶分泌。
山楂最突出的益处是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因为山楂含黄酮类化合物,对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镇静有一定作用。冬季熬山楂汤或者用山楂来泡茶,最好搭配决明子,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7花生 深秋后的花生成熟,秋后初冬适量吃些花生、花生油、花生酱、花生饮料等花生制品。花生性味甘、平,可健脾和胃、润肺化痰、益气止血,用于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产后乳汁不足等症。李花生中的脂肪可使肝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促进排泄,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用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花生不宜炒吃,原因是消化吸收不好。
8栗子有"千果之王"的美称,还是益肾宜气的"补药"。栗子主要功效为养胃健脾、补肾强筋,老少咸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各种维生素,有抗高血压(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冠心病(心血管内科)和动脉硬化(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的功效。栗子炖鸡,适合脾虚怕冷的人,有益气补肾的功效。
9枸杞 一般冬季的养生原则应以益气助阳,滋阴补肾为主,而枸杞就是冬季进补的好选择。枸杞是上乘的滋补药,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为20%左右、脂肪为10%左右,糖为40%左右,剩下的30%左右为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主治肝肾阴亏、腰膝酸痛、视力衰弱和糖尿病(内分泌科)等症。
10红薯 冬天吃个热热的红薯,是最惬意的事情。红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此外,红薯中含有丰富的钾,能有效防止高血压(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和预防中风(脑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内科)。
虽然人们习惯吃烤红薯,但实际上,蒸红薯才是更健康的选择,不仅能减少营养的流失,还能减少因烤制而生成的有害物质。
11白萝卜 冬季人们为抵御寒冷,往往吃肉较多,吃肉则易生痰,易上火。搭配凉性的萝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在我国民间有"小人参"之美称,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萝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萝卜不含草酸,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12莲藕 冬季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莲藕,毫无疑问地成为时下的"当家菜"。鲜的藕不仅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在莲藕里面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治疗便秘有一定的作用,能够促使有害物质排出,对身体十分的有益。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