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得病的部位有3处:
肾小球
肾小管
肾间质
有一种肾炎叫做「慢性间质性肾炎」,从名字不难看出:这种炎症是因为肾间质受损。
慢性间质性肾炎是以肾小管-间质慢性炎症过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临床以肾小管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如肾浓缩功能差、多尿、低比重尿,并可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而不好办的地方就是:它无药可治。
准确地说,是西医还没发现能改善此病的药物。所以不管是正常人,还是肾病患者,必须严防此病。
怎么预防?
我们实际生活中最可能引起间质受损的因素,就是吃错药了,药物引起的肾间质受损→肾萎缩。
所以肾炎患者服用的药物,大多数都是要选择尽量对肾脏没有伤害或是极少伤害的,不然在治疗的同时服用一些损害肾脏的药物,反而使病情进一步的恶化,那就糟糕了……
那肾炎患者
不能吃的药物有哪些呢?
一、抗生素
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由于抗生素应用广泛,由抗生素引起的急、慢性肾脏损害也就最为常见。根据抗生素对肾毒性的大小,可分为四类:
①肾毒性大的抗生素:二性霉素B、新霉素、先锋霉素Ⅱ;
②中度肾毒性抗生素:氨基甙类抗生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四环霉素、磺胺类;
③肾毒性较小的抗生素:青霉素G、新青霉素I、新青霉素Ⅱ、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Ⅲ、先锋霉素Ⅴ、先锋霉素Ⅵ、土霉素、利福平;
④不引起或较少引起肾损害的抗生素:红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洁霉素、邻氯青霉素、菌必治、先锋必素、乙胺丁醇等。
其它肾毒性小的以及没有肾毒性的抗生素可以使用。
二、氨基甙类抗生素、磺肢药、多粘菌素及二性霉素B
作为某些特殊致病菌感染必须选用的抗生素,都有较大的肾毒性作用,尤其合并有肾脏疾病患者,如必须使用时,应酌情减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三、解热镇痛药
包括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布洛芬、芬必得、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康等。此类药物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常因患有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病变、偏头痛、痛经等慢性疾病而长期服用。
解热镇痛药易引起慢性问质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其发病机理可能为解热镇痛药或其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时,引起肾内小血管、肾小管、肾间质的慢性损害所致。
四、造影剂
造影剂广泛应用于静脉肾益造影、血管造影、胆囊造影和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等。造影剂可因其高渗性直接损伤肾小管,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造影剂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于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或脱水的病人。
不过,解热镇痛药和造影剂适不适用,并非绝对的,医生会根据需求大小来进行判断。比如有时需要肾动脉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权衡利弊之后,该做的造影还必须得做。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