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
不到3岁的石头因为EB病毒感染,第一次住院。
这是一次一波三折的住院经历——
原本7天就能出院的石头,愣是被我这个蠢妈,
在出院前给折腾成了感冒+过敏,
于是,石头住了一个13天加长版的院。
希望妈妈们能吸取我的教训,别再让娃无端多受罪。
另外,EB病毒也没有那么可怕。
娃得了EB,千万别自己先吓着了。
来看看我的文章就知道了。
▲今年春天,一定有很多哈尔滨的麻麻看过这条新闻,这是我报社同事采访和推送的。
▲没错,里面小编提到的这个同事就是我。这个春天,没怎么生过病的石头被EB病毒袭击,过程煎熬,庆幸的是愈后良好。
眼看着又到换季时,病毒又开始肆虐,我把整个过程写下来,给有需要的麻麻参考一下。
1前奏
3月4日,我下班到家后,石头照例捧起他最爱的汽车绘本让我念。我俩一同爬到沙发上,我一手拿书,一手把他环住放入我的臂弯里。
我的手臂刚接触到他脖颈上的皮肤,妈妈天生的敏锐感立刻让我感觉异样,“不对啊,这后背有点热。”火速拿出耳温枪,37.8,温度不高,稍微松口气。再看他,精神如常。
当晚把退烧药和耳温枪悉数放在床头,但一夜未烧起。第二天是周日,我和石头爸按约定带他去了极地馆。当天晚上他也很正常,我认为这是他自带的免疫力又一次打败了病毒。
▲后来翻照片,发现其实当时眼睑已经肿了,只是当时没那么明显,我也没特别注意。
时值东北的初春,冷暖交替、病毒活跃,那几日我朋友圈和妈妈群里一票家长都在忙着带孩子看病。33个月的石头除了普通感冒发烧没生过其它病,更没打过针。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连感冒发烧也几乎没有,所以当天石头发低烧时我还在想:“大概也该轮到你了。”石头爸爸还安慰我说:“孩子发烧是提高免疫力的过程,烧烧是好事。”
我们一如既往地乐观地面对这次生病。
2预警
3月5日,就是出现低烧症状的第二天,我发现石头的眼睑有点肿,但是不确定是否是没睡好觉导致的。当时他已经不发烧了,精神状态也正常,所以我没太在意。
3月6日,晚上到家后我发现石头眼睑更肿了一些,姥姥和石头爸也说看着有点不正常。我仔细地让姥姥回忆这几天他除了发过烧还有什么异常,姥姥想了想说发现他最近几天尿特别少,由于每天午睡时他都要喝奶,所以一般下午睡醒觉后要连尿两次,可是那几天一下午都没有尿。
我也回想起来,最近石头晚上戒纸尿裤,之前经常凌晨时分要嘘嘘一次,但是最近几天都没动静,而当天早上更是直到吃完早饭还没有排尿。
至此,我们才开始意识到应该是石头出问题了。我想那就调整一天看看——当晚我把他的枕头垫高、临睡前不再给喝水,用一个空矿泉水瓶接尿,监测下24小时内究竟排尿量有多少?
3月7日,姥姥记录了他每次尿的情况,结果一天只尿了4次,总共加一起不足毫升。眼睑依然不消肿。我和石头爸开始有点着急,分别在网上翻找相关内容。石头爸非常担心是小儿肾炎,眼睑肿、少尿,都是肾功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我一边否决他、安慰他,一边心里也在打鼓。
3误诊
3月8日,我们去医院。年轻的医生匆忙地看了孩子一眼,又听了我的描述和担忧,说“不可能是肾炎,你们想太多了,见过肾炎还这么精神的小孩吗?”
他确实整个精神状态都不错,进到诊室之前还医院里的摇摇车打了一仗。
医生又说:“考虑是尿路感染吧,也许是包皮过长导致的,你们去再抱他看看儿外吧。不是不发烧了吗,我给你开点利尿的药,先喝三天没有效果再来复诊。”
我们又挂了儿外科,医生剥开他的包皮一看,说:“包皮挺正常的,没有过长,也没有感染。”又转战楼下的儿内,医生依然说,“回去先吃药,三天后再不好再来吧。晚上别让他喝水,可能眼睛就不会肿了。”
回去开始遵医嘱吃药。那是一种说明书上写了一串“尚不明确”的中成药,三年的科学育儿让我知道这种药根本不可能有用。但是石头爸和姥姥都说“听医生的吧,也许吃三天真的能好呢。”
我也怀抱着这种美好的愿望,回了家。
▲这种骗人的中成药怎么可能会有效果呀,我当时真是病急乱投医了。拍完照就被我扔掉了。
4确诊
吃了三天药石头不见好转。3月11日,我医院。挂了儿内科,我把石头抱进去后,医生看了一眼就说,“这孩子眼睑肿得厉害呀。”
随后我把他少尿、发烧的情况给医生讲了一下,医生就让躺在床上摸了摸他的肚子,然后很严肃地跟我说:“这孩子不是普通的感冒,怀疑是EB病毒感染。”然后在医生的提示下,我才摸到他的颈部淋巴已经肿大。
我的心立刻提到嗓子眼,脑袋迅速地转起来想搜寻一点关于“EB病毒”的记忆,总觉得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来。
▲医院等待结果。这个时候眼睑和脸都肿得变形了,现在看来真是蛮心酸的。
心情沉重,匆匆忙忙地抱着孩子去抽了几管子血,然后忐忑地等待几个小时。两小时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验血报告出来了,显示淋巴细胞和白细胞高,单核细胞数高,超敏C反应蛋白高。但是EB病毒检测结果得24小时后出来。
医生看着报告说:“这个指标即使不是EB我也建议你住院治疗了,我认为十有八九是EB,因为孩子已经有症状了。你可以考虑一下是现在入院还是明天等EB结果出来住?”
我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等明天的结果出来。医院回来,一直没发烧的石头开始发高烧,一直39度以上。食欲很差,除了奶和水什么都不吃。
难熬的一晚。从前一天晚上睡前到第二天11点,石头就嘘嘘了一次,黄且少。而且感觉眼睑更肿胀了一些。我拖出一个整理箱和石头说,“宝贝把你喜欢的玩具和书放到箱子里,医院去玩好不好?”
▲这是医院的玩具……
医院已经下午,取了结果,果然是EB病毒感染。我们搬着箱子住进了住院楼。
5入院
3月12日植树节,东北还冷且萧瑟着。抱着他去办住院手续时,我看见外面飘起了雨夹雪,天空很阴沉,跟我的心情一样。
我和石头都是第一次踏入儿科的住院病房,走廊里摆满了病床,灯光雪白而刺眼,但是没有想象中的药味、没有吵闹声,孩子大多安静地打着吊瓶,大人在一旁淡然地陪伴。
▲这是第二天早上的病房走廊。熙熙攘攘的小病号和家属。
我跟石头说,“这几天我们要和这些小朋友住在一起,你们每天都可以一起玩。”他严肃地看着一床一床的小朋友,一声不吭。
我在护士站登记时,石头开始不安起来,拼命地想要往外跑。我还没来得及安抚,就被护士命令带他去注射室埋针。
看到护士拿出针头,他立刻情绪崩溃,“我不打针,我不打针!”我只能紧紧地抱着他。
埋完针,我还没来得及擦干石头的眼泪。又被告知马上去医生办公室见主治医生,医生要看嗓子他也哭,摸摸他的肚子也把他吓得直哭……从医生办公室出来,石头恐惧地狠狠搂着我的脖子,身子完全缩在我的身上。
我刚刚松了口气,没想到接下来还有先锋试敏、口腔护理和雾化。护士拿着棉签来给他做口腔护理,刚一靠近他他就恐惧地大哭,挣扎着做完了。雾化更是难以坚持,看见那股雾气他都觉得像在用针扎他。后来放弃了雾化。
▲肿着眼睑、挂着眼泪的委屈小孩。
入院的流程终于结束了,我们被安排在了走廊门口的一个加床上,姥姥给铺被子,我抱着他到走廊溜达。他一直眼泪含眼圈。
我问他,“宝贝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为什么要给宝贝扎针呀?医院呀?”他带着哭腔地回答说“是”。
我说:“是因为宝贝生病了。每个人都会生病,包括爸爸妈妈。生病的话人的身体里就会住进一个带着锤子的小人儿,那个小人儿会用锤子锤石头,让石头很不舒服,医院让医生阿姨把那个小人给揪出来,打败他,石头的病就好了,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好不好?”
他考虑了一下,委屈又听话地说:“好。”然后默默地趴在我的肩膀上。一个没忍住,我的眼泪也顺势滑了下来,但是我不能让他看见。
▲邋遢大王小石头。刚入院那几天的照片,现在看来真是都挺心酸的呀。
6过夜
这次住院,让我最感慨的就是孩子的适应能力真的太强了。第一天入院时,上一分钟还委屈地趴在我肩膀引得我伤心流泪,过了一会就和旁边床的小哥哥玩起了你追我赶的游戏,俩小病号乐得嘎嘎的。
▲眼睑肿得不像话了。
医院,俩人像在家一样每人拿一个车在病床上开始比赛,还跑到走廊玩开飞机的游戏,空间大了,玩得比在家还开心。
▲有爸爸陪,病房也可以是游乐场。
玩到晚上8点半多,病房里渐渐安静,石头突然拉着手问我:“妈妈这么晚了,咱们是不该回家了?”我和他爸相对一看,哭笑不得。
“今晚咱们在这住了,爸爸妈医院的感觉。医院的走廊住过呢,你不想体验一下吗?”
他歪着头想了想,高兴地说:“想!医院喽。”
晚上换好衣服,我和他并排躺在一张小床上。
他既兴奋又好奇:“医院晚上关不关灯?”
“医院的小孩是不是都生病了”……
我握着他的手挨个解答,“咱们这是在住院,你好幸运啊,还不到三岁就体验了住院,妈妈直到生你的时候才住过院,你爸爸更惨,到现在就没住过院。”
他得意地哈哈大笑,“就石头住过院。”
我说,“是啊,那你住院的感觉好吗?”
他说,“妈妈,住院还挺好玩的呢。”
我心里略感欣慰,也惊叹于孩子的适应能力之强。很多时候,孩子比我们更有勇气。
▲入院第一天晚上,他就这样在走廊靠近门口处的病床上睡着了。
7治疗
从入院第一天开始,石头就过起了起床、打针、睡觉、吃饭、玩平板的单调生活。打的针主要有单磷酸阿糖甘注射液、头孢美唑、复方甘草酸单铵s、夫西地酸钠、复合辅酶贝科能等等。
▲第二天我们换进了一个八人间,挺热闹的。这时石头已经连续输了5个小时的液。
▲八人病房里每天最后起床的那个小懒虫。
很多人想知道EB病毒究竟是啥?它的全称叫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它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三个症状最为典型,如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最令人担心的是这个病毒说大可大,说小可小。说大呢,它有一定的致死率,虽然几率很小很小;说小呢,它很多情况下是自限性的。
在解释疾病这儿我不专业。放两张在石头确诊后,我在一个医生在线平台上的付费问诊。我选择了一位标签上写着“EB病毒感染”的医院住院医师蔡医生。蔡医生的解答当时还是给了我很多安慰的。
再加上入院后,我们的住院医生也跟我说:“这不是什么大病,只要确诊了就好办,打几天针就好了。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出院,而且愈后良好。”不得不说,有时候医生简单的几句话,确实会让人感觉心安。
8感冒
入院几天,石头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从第3天左右开始,他的眼睛开始明显消肿,尿量趋于正常。对医院的恐惧也慢慢消退,精神状态也好转。已经能和拔针换药的护士阿姨笑嘻嘻地说“谢谢”了。
▲可喜欢病房里几个漂亮的护士阿姨了。
大概从第5天开始,我觉得从表面上看来,他已经接近恢复正常了。那天医生来查房说,过两天做个检查,如果指标恢复正常就可以出院了。
入院第7天,检测了石头的EB病毒已经呈阴性,做了肾脏彩超也都正常。我们高兴极了,最难过的时候终于挺过来了,晚上开始陆续往家搬东西了。
▲病快好了,每天打完针跑到一楼欢乐地坐摇摇车。
但是插曲出现了!我因为一直呆在密不透风的病房里,再加上急火攻心,一向很少生病的我却病倒了。
高烧,嗓子发炎,喷嚏不断……其实在这个时候我是应该和石头隔离的。但怪就怪在我太不把这感冒当回事了,而且我觉得石头本来也一直在病房那个环境,我的感冒应该对他构不成威胁。于是我不仅没有和石头隔离,还搂着他睡了一觉,晚上嫌热还把口罩给摘了。
结果!第二天一早,本已经生龙活虎的石头发烧了!他被我传染感冒了,还挺严重。医生来查房,把我狠狠地训了一顿,说“最怕你们这样的家长,我们好不容易给孩子治好,你们一点都不注意!”
▲小可怜第二天就高烧得爬不起来床了。
是的是的,医生的批评我全盘接受,当时我都非常懊悔。此后的几天,我严格与石头隔离,由爸爸陪玩、姥姥哄睡。就这样,又多住了几天院。
▲当时真是有点沮丧。
正在我们打算出院时,愚蠢的我又干了一件愚蠢的事儿,又让石头多住了两天院。(写到这儿,真想给自己两个大嘴巴。)
9过敏
在住院大概11天的时候吧,石头的感冒还没有好,仍然时不时发烧,但是精神状态好多了。于是我们又打算出院了,回家养病。
结果又出了岔子。
当天晚上,为了“庆祝“”第二天出院,我们点了饺子的外卖。石头当时食欲已经恢复得不错,所以在他的要求下吃了三四个带大虾仁的三鲜馅饺子。
因为他从来没有过食物过敏史,所以我在他“吃什么”方面特别放松,然而我却忽略了当时不同往日,他当时还在住院用药呀!结果第二天,石头爆发大面积过敏,满脸满身都是成片的红疹子。
我欲哭无泪,当然医生又把我训了一顿,说我净添乱。我内疚自责。
▲当时绝对是毁容级别的了。
10出院
就这样,石头人生中第一次、一波三折的住院经历,在历时13天后终于结束了。他身上的红疹,在回家三四天后消退了,感冒也基本痊愈了。被蠢妈搞得倍加可怜的石头再次恢复了活力。
▲终于离开了这张住了十几天的床。我们东西还没收拾完,一个新的小病号已经等在旁边。
11反思
最后,让蠢妈来总结一下通过这次住院得到的教训吧。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被称为“亲吻病”,就是大人亲吻孩子得的。我们从不亲吻石头的嘴,他平时也会使用自己的餐具。
但是,我们确实有时会亲吻他的脸蛋,或在外吃饭时会不注意用大人的筷子夹起食物喂他,或是吃东西时和他你咬一口我咬一口。虽然无从知晓石头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染的,但这些真的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因为90%以上的大人会携带EB病毒,但是大人有足够的抵抗能力抵御其发病,而它却可以作为传染源,传染给免疫力还较弱的儿童。
▲这种使用一个餐具你一口我一口地喂食,以前偶尔会有,现在我们是坚决杜绝的。
2护理生病的孩子,一定要细心一点再细心一点。第一次做妈妈的我,第一次护理一个住院的孩子,粗枝大叶,导致孩子多住了好几天的院,无端遭受了更多的罪。希望大家都汲取我的教训。
最后,希望孩子们都能少些病痛。如果避免不了,那不妨把病痛当成一种人生的经历,和孩子一起乐观面对吧。
上篇:你为什么打孩子?
推荐:儿童性侵|中国占比最高的性侵模式,是可以预防的!
石头的三岁之旅丨带娃旅行,最怕的就是他生病。
记者妈妈的